一、基地人才队伍结构
基地负责人介绍:首席专家陈仲庚(1959—),湖南祁阳人。1984年毕业于湖南师大中文系,1998年毕业于武汉大学中文系,文学硕士,中 文教授,湖南省优秀教师。现为湖南科技学院副院级督导员、院工会主席。湖南省作协会员,湖南省舜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主编了学术丛书《舜文化研究文丛》一套,共10部(湖南人民出版社2011年3月版),220万字,主持辑录整理了《虞舜大典·近现代文献卷》(岳麓书社2011年12月版),共620万字;个人独著的舜文化研究专著有《舜文化传统与和谐境界》、《寻根文学与舜文化根源性地位》,收入《舜文化研究文丛》。《舜文化研究文丛》和《虞舜大典·近现代文献卷》两书奠定了我校在舜文化研究领域的权威性地位,在省内、国内乃至于海内外都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二、基地主要研究方向
方向一:舜文化与中国伦理道德之源流研究。学术带头人翟满桂教授,研究重点主要在三个层面:舜创道德的历史渊源及其在中华道德文明历史承传中的发展轨迹;舜德的内涵结构及其现代转换;“舜歌《南风》”与当代道德教化。
方向二:舜文化与中国和谐社会之建设研究。陈仲庚教授,主要研究三个层次问题:舜文化“和谐”内涵的理论研究、和谐的政治文明建设研究及和谐社区建设的实践探索。
方向三:舜文化与中华民族之凝聚力研究。学术带头人潘雁飞教授,研究重点主要是以“舜帝祭祀礼仪”为核心,分别从四个层面展开探讨:一是原始宗教的祭祀礼仪比较;二是历朝历代的“舜帝祭祀礼仪”源流及其作用;三是“舜帝祭祀礼仪”的现代意义;四是海外华人的“舜帝祭祀礼仪”及其作用。
方向四:舜文化与地方经济之发展研究。学术带头人周甲辰教授,这一方向主要是发掘舜文化的经济价值,打造舜文化品牌,推动地方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研究重点主要体现在三个层面:一是如何发掘舜文化的现实经济价值,二是如何推动舜文化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三是舜文化在“泛珠三角经济圈”中的价值实施。
三、主要经验
舜文化研究是一项具有重大意义而又十分浩大的工程,根据舜文化研究基地几年来积累的经验,可以简单地归纳为两个字:合作。
1.与相关“学会”合作进行学术性研究
一是与湖南省舜文化研究会、湖南省舜帝陵基金会合作出版了“舜文化研究文献系列”第一卷《虞舜大典·古文献卷》;二是与湖南省舜文化研究会、山东省大舜文化研究会合作在2011年下半年出版第二卷《虞舜大典·近现代文献卷》;三是与湖南省舜帝陵基金会合作出版了史料性丛书《舜帝陵丛书》;四是与永州市舜帝文化研究会合作出版了学术丛书《舜文化研究文丛》。
2.与相关学校合作进行普及性研究
基地成员参与了湖南科技学院“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特色项目”《大学生典型教育:舜德学子培育工程》(课题号:10T36)的研究,面向各系部推选出来的“优秀学子”开设《舜文化理论内涵与实践价值》的系列讲座,培养大学生“舜德修养”的典型;还在全校范围内开设了《舜文化研究》等选修课,融学术性与思想道德教育为一体。很多学生反馈说“收获很多”,不仅“了解了舜文化的精髓”,而且“提升了内在的素质”。基地还与校团委合作,在学生中进行“舜德学子”的评选,每年评出十名孝敬父母、勤奋俭朴、品学兼优的“舜德学子”,在全校进行重点宣传和表彰,用榜样的力量引领学生践行舜文化的优良传统。基地成员还与宁远一中合作,参与其校本课程《舜德教育》的研究与建设,为他们的校本教材《人皆可以为尧舜——舜德教育读本》的编写提供了指导。
3.与当地政府部门合作进行应用性研究
基地与永州市委宣传部、零陵区政府、宁远县政府合作,开展“舜文化与文化产业、旅游经济”的应用性研究,发表《舜文化在“泛珠三角经济圈”中的价值与作用》、《再造一个武陵源的旅游胜地——舜文化及其产业开发的对策》、《“出人头地”:我们心中的“永州战略”》等论文,为推动舜文化与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提供借鉴。基地兼职成员对玉琯岩古舜帝陵庙遗址进行了两期考古发掘,并申报成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