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理工大学工程训练中心的前身是1952年成立的华南工学院的实习工厂,随着国家高等教育的改革、学校的拓展,经历了从实习工厂→工业培训中心→工程训练中心的发展过程。目前,工程训练中心每年主要负责全校54个专业、5800多名本科生“工程材料及机械制造基础”系列课程的课堂教学、工程训练和电子工艺实习,训练总人时数每年约42万。
在校办实习工厂建立初期,是以金工实习为主要实习内容,在有关教师的指导下,学生按照教学计划下到车间进行车、铣、刨、磨、钳、铸、锻、焊等工种的实习,完成基本的金工实习内容。
在“文革”期间,大多数的理论课程受到了冲击,由于当时的社会环境所限,学生的金工实习以学工的形式体现,学生通过在校办工厂或校外工厂参加具体的生产劳动加上少量的理论学习,完成原有的实习内容。
随着恢复线上棋牌平台网址 制度,全国的教育事业有了飞速的发展。中心开始走上快速发展的道路。在改革开放的初期,在刘友和教授的带领下,校内实习又重新担当了学生在学校学习期间的重要实习环节的重任。这期间,开展了全校的金属工艺学授课和金工实习,其中金工实习作为一门公共必修课纳入教学计划,并进行从课堂讨论到模拟招标的教改尝试、双语教学、助理培训、实习考试改革、现代教育手段的研究与应用、1986年主办首届“现代工业培训国际学术会议”等,在金工界形成较大的影响力和声誉。随后,开发了课堂讲授型多媒体金工CAI系列课件,制作了金工CAI素材光盘,主持完成了国家九五科技攻关项目“工程材料与机械制造基础实习试题库”的开发任务,参与了国家九五科技攻关项目“工程材料与机械制造基础系列课件”的研制,形成了我校金工CAI教学的特色,得到国内金工同行的认可。1997年“金工CAI的研究与推广”项目荣获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奖二等奖。另外,学校针对当时电子科学技术的崛起,1994年针对电子类专业开设电子工艺实习课程,并作为一门公共必修课纳入教学计划。
1999年学校将金工教研室、电子工艺实习教研室、实习工厂合并组建了工业培训中心。与此同时,学校汽车工程学院为学生实习开设了车辆构造、发动机拆装的培训课程,工业装备与控制工程学院建立安全工程专业,开设了工业安全培训与实习课程,这些举措为中心后来的拓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2002年3月为了依托学校机械工程学科优势,将工业培训中心并入机械工程学院,实习指导人员归入实验系列人员编制;2007年12月随着学校学科大调整,由原机械工程学院、工业装备与控制工程学院、汽车工程学院整合而成的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成立,原工业培训中心更名为工程训练中心,并将上述三个学院与工程训练相关的训练内容和项目进行整合,丰富了中心的训练内容,强化了中心的改革力度,对促进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协调发展提供了一个更宽、更广的实践平台。
近五年来,中心在学校的大力支持下,无论在实验室基础建设、队伍建设、实验室管理,还是课程和教材的建设等方面都得到了充实和加强,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在实验室建设方面,新建的综合大楼、热加工楼和原有机械加工车间、焊接车间等构成实践教学基地,建筑面积达14200m2,其中新建大楼面积约占50%。在设备更新方面,中心新增一大批现代加工设备,使中心在硬件上更上一个台阶。另外得到了香港理工大学工业中心无偿赠送的数台塑料成型机械设备和一套阳极氧化设备。目前,中心设备总资产达2600多万。另外,新组建了工业安全训练部、创新与实践训练部、汽车技术训练部,使中心的场地及训练内容得到了大幅的扩展与充实。
在实验队伍建设方面,自2002年学校实施“兴华人才工程”以来,工程训练中心的师资队伍建设得到了较大的发展,组建了金工教学、电子工艺实习教学团队和实验技术指导团队,形成了一支学术水平高、实践能力强、人员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目前,中心拥有教职员工80名,其中教授9名,副教授、高级工程师和高级实验师16名,讲师和工程师23名,其他32名(其中高级技师3名,技师14名)。中心分批次将训练指导人员派到香港理工大学工业中心进行交流和培训,聘请香港理工大学工业中心总监黄河清教授为中心顾问教授,并多次接待香港理工大学工业中心教师和国内同行到中心访问和交流。还按计划派出一些年青教师或技术指导老师到外校(如清华大学)进行相关培训。
在实验室管理方面,学校为了加强实验教学队伍与实验室建设和促进实验教学上水平、出成果,发布了19项政策文件,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处为了规范实验室的管理,也专门出台了实验室管理方面的文件44项,中心为保证实验室工作的正常和规范,制定了26项制度文件。这些政策的颁布从人、财、物各方面促进了中心的实验教学建设、管理水平和实验教学质量的提高。
在课程和教材建设方面,近五年共出版了各类教材20本,制作课件和素材18种,其中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被评为国家级精品课程,机械制造工程训练(金工实习)被评为省级精品课程。
近五年来中心承担教研项目39项,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1项、省部级教学成果奖3项,发表教学论文46篇;承担科研项目62项,获得各类科研经费1500多万元,发表科研论文189篇。学生获各种竞赛奖励86项,发表论文28篇,获专利9项。
中心在完成本校工程训练教学任务的情况下,还特别注重发挥中心在华南地区的示范与辐射作用,承接暨南大学、华南师范大学等外校工程训练教学任务,接待兄弟院校及外单位参观访问,并承担广东省职业技能培训和鉴定工作,为广东省高技能人才的培训做出突出贡献,得到了社会同行的广泛认同,编写的教材《机械制造工程训练》在国内十几所学校使用,部分自制设备得到广泛推广和应用,比如汽车自动变速器功率传输路径教学演示台、汽车巡航系统教学演示台等是广东省职业技能鉴定的指定设备。
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中心已发展成为“理念先进、体制健全、内容丰富、管理到位、特色鲜明、具有示范和辐射作用的现代工程训练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