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全省高质量发展大会吹响了走在前列、当好示范的号角,全省教育大会锚定了推进广东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省的奋斗目标。开学首日,学校召开高质量发展大会,为新一年度工作定目标、聚力量、鼓干劲、绘蓝图,提出了“巩固,革新,精进,应变”的八字要求。如何进一步贯彻落实大会精神,需要学校各级立足实践,深入思考。官网推出这组“迎评估、促发展”系列报道,展示的就是各二级学院、相关部门负责人围绕主题提出的新目标、新观点、新举措。
广东白云学院在“十四五”规划中,锚定了“基本建成‘应用学科优势突出、产教融合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这一崭新的发展目标。应用经济学院所涉学科,不仅是典型的“应用学科”,更是“产教融合”中“现代产业”的前沿研究阵地。因此,在全校积极践行“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以评促强”的本科教学审核评估进程中,应用经济学院肩负着特殊的使命与重任,在新文科特色专业建设的征程中勇毅前行,争当先锋。
以产业为导向:精准专业调整,实现特色融合
学院紧密结合现有学科专业基础与广东地区独特的产业特色,以产业发展需求为“指挥棒”,对专业进行了科学、精准的调整,全力推动产业特色与专业特色的深度融合。
专业布局优化:学院果断停招经济统计学专业,同时积极响应数字经济蓬勃发展的时代趋势,新设数字经济专业。这一“停”一“建”,体现了学院敏锐的市场洞察力和前瞻性的战略眼光。
专业方向凝练:学院对金融学、国际经济与贸易、数字经济三个专业的发展方向、人才培养方案以及课程体系进行了全面且深入的重新凝练。金融学专业实现了从单一的金融学方向向金融学、投资学双方向的跨越发展,业务重心也从间接金融(以银行金融为主)向直接金融(直接投资)进行了战略转移;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则兼顾国际商务、涉外法治两个重要方向,拓宽了专业的国际视野和法治维度;数字经济专业着重突出互联网经济、产业经济、定制经济三个核心方向,精准把握数字经济时代的脉搏。而且,各专业的发展方向主次分明,充分兼顾了近中期的发展需求。
以产业为中心:重构专业逻辑,达成“三位一体”
学院以产业为核心,对三个专业的内容逻辑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和重构,紧密围绕广东工业化进程及产业变革,成功打通了三个专业之间的内在关联,实现了“三位一体”的协同发展格局。
“三位”专业协同:“三位”即指金融学、国际经济与贸易、数字经济三个专业。它们各自具有独特的专业优势和发展方向,但又并非孤立存在,它们都与产业发展直接相关,其中,贸易、金融都是产业链供应链的组成部分,而数智经济则是产业发展的新底座和新生态,因此,三个专业可以融合“一体”,即共同的产业机体。
“一体”驱动“三翼”。所谓“三翼”即以产业为核心,三个专业分别围绕“产业 + 贸易”“产业 + 金融”“产业 + 数字化”展开,构成三个特色专业方向。产业贸易、产业金融、产业数字化就是“三翼”。
这个“一体三翼”,实际上,就是通过有组织科研、教研、实践教学,以产业为主线,以数字化智能化为有力手段,以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为共同的发展落脚点,实现了各专业在产业核心引领下的特色发展,形成了强大的发展合力以及真正的特色。
以产业研究为特色:融入数智应用,深化专业内涵
学院充分依托学校现代产业研究院以及新质生产力研究院两大高端平台,广泛整合学院内外的产业研究力量,以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前沿新技术为工具,积极推进特色专业内涵建设。
组建研究团队:围绕产业贸易、产业金融以及全校各专业对应的相关产业,学院精心组建了十余支专业研究团队。这些团队汇聚了学院内外的优秀科研人才,为学院的科研创新和专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智力支持。
推动成果转化:学院积极推动科研、教改、思教、产教融合与现有特色内容的深度结合,以特色内容为导向进行立项研究,并大力推进相应的研究成果“进课堂”。通过将最新的科研成果引入教学过程,不仅丰富了教学内容,还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践能力,实现了科研与教学的良性互动。
补齐课程短板:为了突出数字化、智能化特色,构建完善的数智经济体系,学院加大了课程建设力度。不仅新开设了数字经济学、商业大数据分析等前沿课程,还将数字贸易学、数字金融学作为核心课程纳入课程体系。目前,学院正在积极筹备新开人工智能经济学等平台课,不断完善课程体系,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优质的课程资源。
面对即将到来的审核评估,应用经济学院本着“以评促建、以评促强”的指导思想,以“三位一体,一体三翼”的发展模式,全方位、多层次地推进新文科特色专业发展。通过以产业为导向的专业调整、以产业为中心的逻辑重构以及以产业研究为特色的内涵建设,学院在新文科特色专业建设领域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未来,应用经济学院将不断探索创新,为培养更多适应新时代发展需求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而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