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概况
(一)发展历程
“天然药物”山东省医药卫生重点实验室于2013年经山东省卫生厅批准建立。经过几年的发展,先后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项及多项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完成了袋花忍冬、山牡荆、蓝靛果忍冬、金银花、镰形棘豆、黄荆、单叶蔓荆、沙苑子、千年健、红大戟、樱桃叶等多种药用植物和药食两用植物的化学成分及其药理活性研究。
(二)研究方向
1、天然药物研究
天然药物活性成分发现:系统性研究天然产物中含有的化学成分,包括提取、分离、纯化和结构鉴定,并筛选其药理活性。目前实验室课题小组主要从中药和海洋真菌代谢产物中寻找先导化合物。
天然来源活性成分的合成与半合成:对活性显著但天然来源较少的成分进行半合成或全合成,结合药理活性筛选的先导物优化研究。
中药分析和建立质控标准:对中药有效成分或目标性成分的大量制备及其分析方法研究;中药指标性成分或质量控制性成分的确定及分析方法的建立。
2、靶向释药系统的构建
智能型靶向释药系统:设计、制备具有良好生物相容性及环境响应型的功能高分子材料,并在此基础上构建智能型靶向纳米给药系统,以改善抗肿瘤药物的理化性质,降低毒副作用,提高化疗药物的治疗效果。
双药纳米投递系统:以FDA获批的抗肿瘤药物为模型药物,制备聚合物-药物复合物,构建精密剂量与比例控制的双药纳米投递系统,并对其抗肿瘤效果进行研究,为新型双药纳米投递系统的研制及其向临床应用的过渡提供科学依据;
自组装给药系统:通过对天然生物材料的化学结构修饰,制备具有两亲性的嵌段共聚物,通过在水溶液中自组装构建胶束纳米给药体系,并对其载药与释药性能进行研究。
(三)获得成果
近年来,主持、参与课题10余项,已完成国家、省部级科研课题4项,获得市级奖励5项、校级优秀成果奖多项,在国内外核心刊物发表论文10余篇。同时开展教学研究项目 4 项。
二、学术队伍介绍
目前本实验室有教授2人,副教授6人,讲师8人,均具有硕士以上学历,其中12人具有博士学历。实验室成员具有多年从事天然药物活性成分提取、分离、结构鉴定、活性研究;靶向药物纳米传递系统的设计、合成等工作的相关经验。
实验室主任:韩景田,博士,教授。1983年毕业于山东大学化学系;2000年获中科院上海原子核研究所理学博士学位;同年赴新西兰Otago大学任研究员;2010年8月回校工作。
主要从事控缓释、靶向纳米载药体系的构建及抗肿瘤药物新剂型等领域的研究,主持完成多项各级科研课题,荣获2000年山东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在国内外重要学术期刊 《Biofouling》、《European Polymer Journal》、《Colloids and Surfaces A: Physicochem. Eng. Aspects》、《Colloid & Polymer Science》、《Colloids and Surfaces B: Biointerfaces》、《化学学报》等学术期刊发表研究论文80余篇(其中SCI收录46篇);现任中国化学会会员,山东省化学化工学会无机化学专业委员会委员;《European Polymer Journal》、《Colloid & Polymer Science》、《Applied Surface Science》等国际学术期刊特约审稿人。
三、硬件状况
目前实验室具备的主要仪器有:液质联用仪(AB公司)、Waters高效液相色谱仪,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气相色谱仪、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荧光分光光度计、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马尔文纳米粒径仪、CBS-A程控自动部份收集器、冷冻干燥机、喷雾干燥机、DZF-6050型真空干燥箱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