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本情况
陇东学院农林科技学院是陇东学院农学学科植物生产、环境生态类专业的重要教学和科研二级学院。现设小麦育种、旱作栽培、特种作物、生态环保、蔬菜花卉、果树等6个研究室,有教授5人,副教授21人,讲师18人,其中博士1人,硕士16人。其中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人,甘肃省第一批“333创新人才工程”专家1人,甘肃省第三批“555创新人才工程第二层次”专家3人,庆阳市“185人才工程”5人。1978年以来,共立项实施国家、省、市科研项目210余项,取得科研成果180多项,其中,达到国内领先水平5项,国内先进水平80项,省内领先或先进水平的120多项;获国家级成果奖2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25项(次),地厅级科技进步奖116项。发表科技论文760篇,其中专业核心期刊150余篇;编撰出版教材、专著24部。先后有加拿大、墨西哥、以色列、澳大利亚、德国、土耳其、日本等国外同行专家、教授31人(次)来院考察和开展学术交流。我院多次受到甘肃省、庆阳市党政部门表彰,荣获“庆阳市科技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二、小麦育种历史悠久,成效卓著
小麦育种自50年代起一直是我院传统优势项目,六十多年从未间断。经过几代科技工作者辛勤耕耘,先后育成“庆丰号”、“西峰号”、“庆选号”、“庆农号”等冬小麦新品种60多个,累计推广面积3亿多亩,新增产值12亿元。新品种辐射甘肃陇中,宁夏泾源、彭阳、固原,陕西洛川、延安,陕西长治、临汾等四省(区),为陇东及其周边地区旱地冬小麦生产做出了巨大贡献。庆丰1号、西峰16号、西峰20号、西峰27号等冬小麦新品种"六五~十一五"期间一直作为国家北部冬麦区、甘肃省陇东片冬小麦区域试验对照品种和当地主栽品种,是我区冬小麦实现第二至第五次品种更新换代的主体品种。庆丰1号荣获甘肃省科学大会奖,西峰20号获甘肃省科技进步二等奖,西峰16号、西峰24号、西峰27号、庆农9号获甘肃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997年育成的西峰23号“九五”期间被列为甘肃省优质小麦推广品种;2000年育成的西峰24号其品质综合指标达到中筋优质标准,2001年育成的庆农6号、2003年育成的庆农9号各项指标均达到优质强筋小麦标准,2009年农牧厅发布的24个陇东的小麦良种补贴品种,其中我院育成的品种有8个。
近8年来,在保持传统优势的基础上,小麦育种工作再创辉煌。共育成冬小麦新品种西峰24、25、26、27、28号;庆农6号、8号、9号;长6878、陇育1号、陇育2号等冬小麦新品种11个,在庆阳、平凉、宁夏、固原,陕西延安等地累计推广面积2000万以上,产生经济效益6.0亿多元。为庆阳市冬小麦第六次品种更新换代提供了新的多品种技术支撑。新品种获省、市科技成果奖励13项(次),其中:省科技进步三等奖4项,庆阳市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市(厅)二等奖5项,三等奖1项。特别是2008年育成的冬小麦新品种陇育1号对条锈致病类型HY8(0)表现免疫,旱作丰产、稳产性高度协调,在高产与稳产性的结合上实现了突破,是我市第一个育种成果达到国内同类研究领先水平的冬小麦新品种。
三、人才队伍与梯队建设
项目团队现有教授1人(项目负责人,"陇东旱作遗传育种"重点学科带头人),副教授(副研究员)2人,讲师(助理研究员)2人,助理级1人,其中硕士研究生3人,育种经验丰富,人员梯队合理,基本集聚了我市目前小麦育种方面的优秀人才。“陇东旱作遗传育种”是学校首批6个重点建设学科之一,也是陇东学院唯一申报的省级重点学科,已立项进行2007-2009年度建设。项目组"六五~十五"一直承担国家、省级冬小麦联合攻关项目,庆阳市冬小麦育种研究项目,圆满地完成了各级各类试验任务,育种成效显著。
四、研究条件与支撑体系
陇东学院农业科学研究所拥有较好的教学和科研设施,有遗传育种、耕作栽培、生理生化、农业化学、土壤肥料、昆虫病理、生物技术、环境科学、果树蔬菜科学、食品科学等10个实验室。实验室总面积1200平方米,各类仪器设备781台(件),总价值225.6574万元。有近红外谷物品质分析仪、粉质仪、多用电泳仪、PCR扩增仪、高速低温冷冻离心机、剀氏定氮仪、面筋指数测定仪、降落值测定仪、光合测定仪、人工气候箱等分析测试仪器;学院有100亩条件良好的试验基地、贮备了2000余份类型丰富、用途广泛的育种材料,建立小麦良种繁育基地3处,为提升科研水平,促进产、学、研一体化搭建了新的技术平台。
五、在研项目与技术贮备
项目组现承担甘肃省科技支撑项目《抗旱优质专用冬小麦新品种选育》(2008—2011年)、庆阳市科技重大专项《优质抗旱冬小麦新品种选育及良种产业化扩繁供应体系建设》(2008—2012年)、陇东学院《冬小麦抗旱种质材料创新与抗旱育种研究》(2007-2011年)等3项;承担国家北部旱地冬小麦区域试验,国家北部旱地冬小麦生产试验,甘肃省陇东片区域试验、生产试验;甘肃省冬小麦品种抗条锈鉴定试验。
近年来,课题组加强育种材料的鉴评和利用,突出稳定品系的产量、抗逆性和适应性鉴定,强化种子基地建设,努力提高育成品种的科技转化效率。2008年在西峰区温泉乡下卡、后官寨等地建立良种生产基地建立,以自育新品种陇育218为主,陇育1号、陇育2号、长6878、西峰27、西峰28等6个优良品系(种)的良种生产600余亩,生产良种10余万公斤,组织销售良种10万斤,辐射带动效果显著。
同时一批后备新品系表现突出。冬小麦新品系陇育218已通过2007-2008年度甘肃省区域试验,目前进行较大面积的生产示范。陇育4号推荐参加2008-2009年度国家北部旱地冬小麦区域试验,陇育217、陇育220被推荐参加2008-2009甘肃省(陇东片)冬小麦区域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