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航空中交通管理研究基地(以下简称空管基地)于2002年12月2日民航总局以民航规函(2002)894号文正式批准立项,依托中国民航学院建立。根据总局批文要求,该研究基地的研究方向和内容为:按照空管建设规划,配合总局空管局,以空中交通管理的基础理论研究和应用软件开发为重点,开展流量管理、空域规划、空中交通管制技术评估和仿真技术研究。实验室现任主任为徐肖豪教授。
空管基地以空管理论与软科学研究、空管程序与标准研究、流量管理与空域规划研究、图像与仿真研究、新航行系统研究、系统可靠性研究为主要研究方向,并且拥有六个研究室和一大批专用软硬件设备。空管基地具体在发展创新理论、突破关键技术促进产业发展和建设数据资源三个层次上展开工作。
空管基地现有科研人员40人,其中专职科研人员15人,兼职人员25人。职称结构是正高职称6人,副高职称17人,中级职称17人;学历结构是博士后2人,博士10人,硕士21人,其他7人;年龄结构是60岁以上3人,45-60岁8人,30-45岁18人,30岁以下11人。空管基地自成立以来,目前已承担了三十余项科研项目,累计经费达一千余万圆,其中包括国家基金委项目、民航科技基金项目及多个横向项目等。
空管基地实行依托单位领导下的主任负责制。其远期发展目标是成为一个具有一定规模、实力和成效的科研实体,在国内外建立一定的影响,成为我国民航高科技领域的一支代表性团队,为民航空管的持续发展发挥科技先导和依托的作用,并奠定基地持续发展的良好基础。
空管基地主任徐肖豪,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获政府特殊津贴。1993-1997年任南航大民航学院副院长、常务副院长。1998年任中国民航学院航行系主任,2000年任中国民航学院空管学院院长,2001年任中国民航学院副院长。任民航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空中交通管理研究所所长。被聘为国家空管委总体技术专家组成员,民航空管局空域规划与评估技术专家组成员,《空中交通管理》杂志编委。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承担国家自然基金重点项目1项,负责航空科学基金2项,负责民航总局和空管局项目多项。获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部级鉴定2项。发表学术论文40多篇。指导硕士研究生30人,博士研究生3人,博士后1人。
空管基地坚持把科研与教学相结合,把争取高水平的项目、出高水平的成果与论文、培养高水平的学生作为实验室的基本工作内容,并且直接为学科建设服务。现已完成的多项科研项目中,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4项、三等奖2项。在国内、外各级学术刊物发表论文70余篇,被国际著名检索工具SCI和EI收录多篇。培养的研究生综合素质较高,团对合作意识强,不少考取了重点大学博士生。
空管基地和民航各级空中交通管理部门建立了密切的联系,聘请了10多位国内管制工作一线的许多著名专家学者担任客座教授。“不求所有,但求所用”是空管基地的用人原则。“有情的领导,无情的制度。努力就有希望,奋斗终会成功”是空管基地的座右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