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染物分析与资源化技术湖北省重点实验室是依托湖北师范学院建立的省级重点实验室。实验室以湖北省化学重点学科、湖北省分析化学优势学科、湖北省分析化学重点学科、湖北省楚天学者计划分析化学和无机化学特聘教授岗位、化学硕士点、国家教育部化学特色专业和湖北省有色金属化学研究生教育创新基地为核心,围绕实验室研究方向整合湖北师范学院化学、应用化学、化学工程与工艺、环境科学与工程、材料科学和生命科学等学科优势研究领域而组建。
实验室以工业污染物为主要研究对象,以开发新型高灵敏度高选择性的分析技术和高效率的分离与转化技术为突破口,分别从新型分离分析技术、工业污染物分析与资源化和生物资源综合利用与环境生物技术三个研究方向开展研究工作,理论上探索分离、分析的新原理和新方法,应用上开发污染物资源化转化的新技术、新工艺和新产品,立足鄂东南、面向湖北、辐射全国。 经过长期的凝练,目前实验室拥有一支职称、学历、年龄和学缘结构合理的,能够适应学科发展和分析与资源化研究需要的、稳定的研究队伍。实验室现有专职、兼职人员60余名,专职人员中,楚天学者特聘教授1人、博士生导师1人、硕士生导师26人;教授18人、副教授15人;博士后8人,博士33人;建立了2个高水平的省级优秀中青年科技创新团队
本实验室研究条件完备。实验室面积3300多平方米,拥有100 多平方米的万级超净实验室,具有良好的水、电、通风、排污等功能。实验室现有毛细管电泳-质谱联用仪、圆二色光谱仪等60余台/套大型仪器及其配套设备,总价值达1360余万元。
近三年来,实验室已经形成鲜明的特色和强劲的发展态势。在研科研项目共 87 项,总经费达2108.4万元,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0项,湖北省科技创新团队1项,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16项,湖北省教育厅重大项目3项,湖北省教育厅重点项目20项, 湖北省教育厅优秀中青年项目27项,湖北省高校产学研合作项目12项,国家级项目经费334万元;发表论文108 篇,其中SCI/EI收录论文65篇;完成应用项目省级鉴定6个,向厂家转让生产技术1项;获得湖北省科学技术奖励自然科学三等奖2项,湖北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黄石市科技进步奖二、三等奖以及其他科技奖励等30余项。
在应用研究方面,实验室拥有一批自主知识产权、填补国内外空白的重要科研成果。提出了多种工业废水、废酸、废气中铬、砷、铅、镉等重金属的回收和利用新工艺,既治理了污染,又将这些污染物进行回收与利用,实现了环境与资源的双重效益;利用工业固定化酶技术以及酶法催化技术等生物技术在工业领域、湖泊水体富营养化生态修复以及工业废水的综合治理方面的应用也有新的突破。
同时,实验室利用仪器设备及自身的分析测试优势,为黄石及周边地区政府职能部门、科技企业和传统工业企业提供测试技术服务并提供技术解决方案,并积极推动横向科研项目和应用开发研究的开展,进一步加强校企合作,切实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近年来实验室与黄石地区化工、矿山、医药企业开展了合作研究,与黄石市质检、环保和卫生防疫政府部门建立了多方面的技术合作关系。
本着“开放、流动、联合、竞争”的宗旨,污染物分析与资源化技术湖北省重点实验室将努力促进实验室的全面建设与良性发展,使实验室的学术研究、应用开发及成果转化等诸方面工作迈上一个新的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