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达技巧的鉴赏是对古代诗词鉴赏的一项重要内容。它也是考点复习中的重点和难点,学生普遍在概念、方法等方面无法把握,在此,特专门作讲解。
修辞方法——比喻、拟人、借代、夸张、设问、反问
抒情方式——直抒胸臆、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借物抒情)、用典抒情、借古讽今、叙事抒情
表现手法——想象联想、象征(托物言志)、虚实结合、白描、动静描写、烘托、对比等。
(一)诗歌鉴赏系列之一——诗歌的修辞手法。
在对诗歌修辞手法的考查中,以比喻、拟人、借代、夸张为主.
(二)诗歌鉴赏系列之二——作者思想感情的流露方式
1、直抒胸臆——直接对有关的人物和事件表明爱憎的态度。
《登幽州台歌》(陈子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析】幽州台:又称燕台,史传为燕昭王为招揽人才所筑的黄金台,故址在今北就市大兴县。武则天万岁通天元年(696),契丹李尽忠反叛,武则天命建安王武攸宜率军讨伐,陈子昂随军参谋,到了东北边地。武攸宜根本不懂军事,陈子昂进谏,不仅没被采纳,反而补贬斥,因此登幽州台抒发失意的感慨。
2、借景抒情——把情感寄寓在景物中,通过景物来抒发自己的感情。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析】这是一首情思深厚的送别诗。好友在雾笼繁花的三月,辞别黄鹤楼东去扬州。作者立在江边目送友人乘坐的小船,渐行渐远,直到船影消逝在那碧绿的水天尽头,只有长江还在向着天边滚滚流去,此诗表达了依依惜别的深情。
3、托物言志或借物抒情——诗人借自然界中的某物自身具有的特征,表达作者志向或感情,诗中的物带有了人格化的色彩。
《蝉》(虞世南)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析】(垂緌(rui):指蝉,蝉的头部有伸出的触须,形状好像下垂的冠缨,古时常代指官宦。)这首托物寓意的小诗,是唐人咏蝉诗中时代最早的一首,很为后世人称道。
诗中三四句借蝉声远传的独特感受,道出了蕴含的真理,也就是立身品格高洁的人,不需要某种外在的凭借,自能声名远播,从而表达出对人的内在品格的热情赞颂和高度自信。
4、用典抒情——借用历史上的典故来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讽刺时事。
夏日绝句(李清照)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析】化用西楚霸王项羽乌江自刎的故事,寄寓王朝兴废之慨与褒贬之情,热情赞颂项羽“不肯过江东”的豪侠肝胆,隐含讥讽南宋小朝廷偏安江南,无心恢复失地之意。
5、借古讽今——借历史上的事件来讽喻当朝的弊端。
《乌衣巷》(刘禹锡)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导常百姓家。【析】这首咏史诗借古讽今,嘲讽了六朝贵族的盛衰。乌衣巷,在南京市东南,与朱雀桥相近,是三国进吴国军营的所在地,士兵多穿黑衣,故名。东晋时王导、谢安等豪门大族聚居于此。一二句中“朱雀桥”与“夕阳斜”,以今日的荒凉衰败来反衬昔日的繁华煊赫,一盛一衰,隐然可想。
诗人讽刺六朝贵族盛衰无常,荣华富贵的难以长久,对那些得势一时的当权者,无疑会大扫其兴。这首诗选择荒草野花、夕阳残照、屋毁燕去等景物和细节,富于象征和暗示意味,因小见大,以微见著,婉约曲深。
6、叙事抒情——寓情于事,或借助行动等细节来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
《秋思》(张藉)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析】“见”,秋风无开,本不可见,但带来的秋色、秋容、秋态----如树叶黄落,百卉凋零----则可以想见。作客他乡的游子见到这一切的凄凉摇落之景,不觉勾起思乡之情。“欲”,表达诗人铺纸伸笔之际的意念和情态----心里涌起千悉万绪,写不尽,道不完,竟不知从何说起。使内心的情感鲜明形象可触,给人以巨大的想像空间。“恐”,写完之后又担心遗漏什么,把对家书的重视和对家人的深切思念刻画得细致入微。
(三)诗歌鉴赏系列之三-----古代诗歌表现手法的运用
1、想象和联想
联想:由一事物联系到与之有关的另一事物,或把事物中类似的特点联系起来造成一个典型。
想象:人们在已有材料和观念基础上,经过联想、推断、分析、综合,创造出新的观念和思维过程。
想象——从无到有;联想——由此及彼。
杜甫《月夜》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析】在这里,杜甫并不一般地就景敷情、缘情述事,而是别出心裁从思念对象一边落笔,从头至尾细致熨帖地描摹自己想象中的对方的景况。无限的深情、痴情都从这一系列想象描写中流泻而出,达到了抒情的极致。
白居易《邯郸冬至夜思家》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著远行人。【析】 三、四两句写他在思家之时想象出来的那幅情景,却是家里人如何想念自己。这个冬至佳节,由于自己离家远行,所以家里人一定也过得很不愉快。家里人大约同样还没有睡,坐在灯前,“说着远行人”吧!
2、虚实结合
(1)虚,指直觉中看不见摸不着,却又能从字里行间体味出那些虚象和空灵的境界。①神仙鬼怪世界和梦境。诗人往往借助这类虚无的境界来反衬现实。这就叫以虚象显实境。②已逝之景之境。作者曾经经历过或历史上曾经发生过的景象,但是现时却不在眼前。③设想的未来之境。这类虚境是还没有发生的,它表现的情将一直延伸到未来而不断绝。故写愁,将倍增其愁:写乐将倍增其乐。
(2)实.在诗歌中,“实”是指客观世界中存在的实象、实事、实境。例如:(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黑暗现实;《虞美人》中的“春花秋月何时了”;《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上阙的“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干堆雪”,写赤壁险峻的形势。
(3)虚实相生。虚与实二者之间互相联系,互相渗透与互相转化,达到虚中有实,实中有虚,大大丰富诗中的意象,开拓诗中的意境。
柳永《雨霖铃》上片除“念、阔”外,写的都是眼前的实景实事,写词人和心爱的人不忍分离又不得不分离的心情,是实写;下片写对别后生活的设想,是虚写,着意描绘词人孤独寂寞。“今霄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这是设想的别后的景物:一舟离岸,词人酒醒梦回,只见习习晓风吹拂萧萧疏柳,一弯残月高挂柳梢。
《望庐山瀑布》(李白)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一二句实写景三四句虚写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