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教研组与语文评价方式、教学方式改革
在语文能力的评价上,长期以来,一直有两种比较对立的观点。一派认为“一篇文章定天下”,一篇文章就能反映一个人语文水平的高下优劣。因而,在语文学习上强调勤写多练。反映在语文教学上就是强调学生做摘抄、写日记、写周记、小作文、大作文等。“好文章是改出来的”,同时强调文章的最少要修改两遍。这种做法的本质是,强调语文学习重在“悟”,经过勤学苦练而得来写作的“悟”,开了窍之后获得的“语感”就是语文的最高境界。我们姑且称之为“顿悟派”。而另一派则认为,掌握了语言文字的规律,比如语法、修辞、文章技法等,语文学习事半功倍。因而,强调在语文学习中要加强分析能力与学科知识的积累,语文水平的高下甚至可通过标准化的试卷进行知识检测而分辨出来。反映在教学中,他们要求“解剖分析一只麻雀”,触类旁通,通过精读细讲来提高学生的语文知识与感受,进而通过训练来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我们姑且称之为“经验派”。
然而,细读《新课程标准》,我们不难发现,无论“顿悟派”,还是“经验派”,都无法满足新时代对人才的要求。《新课程标准》着眼于人的发展,着眼于人文素养与科学素养的提高和文化的传承,强调“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语文教学“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②“语文课程评价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考察学生达到学习目标的程度,更是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改善课程设计,完善教学过程,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③。这些提法,无一不是对传统教学的巨大**,应引起教学工作者的足够重视与反思。
首先,教研组要在语文课程评价改革中担当探路者与实践者的角色。教研组作为基层的教学研究单位,要在课堂教学评价、学习方式评价、学习效果评价、考试改革等方面勇于实践,对评价方式进行大胆的探索研究。比如,传统教学中强调教学中教师要循循善诱,学生要积极思考,把师生互动是否良好作为课堂评价的重要标准之一。而新课程标准下,强调小组学习、探究学习、自主学习。二者的共同之处是都要求学生自己动起来,积极思考,主动思考。但不同的是,教师的地位与作用。前者强调善“授”善“导”,后者强调“促进”“养成”。前者旨在授人以“鱼”,后者旨在自我养成“渔”技。新课程的这种理念的实现,没有一套科学的课堂评价体系作引导,没有一个强有力的科研组织去引导实施,我们认为,很难。基层单位的教学科研机构应勇敢地承担起这个伟大的责任。
其次,教研组要在教学方式改革中担当领路人与促进人的角色。数字时代的来临,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不论是教师,还是学生;不论是教授,还是学员,谁都不再可能成为资讯的垄断者。只要你需要,你可以非常全面地了解某一方面的知识或信息。而如何处理这些信息,如何运用这些信息则成为我们要直面的首要问题。因此,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点是学生学习能力与学习习惯的养成。这也要求教师必须在教育教学方式上进行大胆的革新与创新。把教师从传统的备课方式中解放出来,运用现代教学设备,形成与时代相适应的教育教学新技术自然成为新时代教学方式革新的重点。作为基层教学研究单位的教研组,自然应承担起教师备课、教学手段、教学技术、学习方式等方面探索、实践与变革的重任。比如,现代语文教学可能的流程是:首先,辅导或帮助学生养成资料收集的习惯及方法,训练学生对某一专题(话题)的资料分类与整理能力,以此作为语文学习的基础。其次,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以学生的已有的知识储备为起点,充分利用现代多媒体的声、光、影等技术,整合教学资源,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从而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教师在教学中的作用不仅有知识的强化(而非传播),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各种资讯的整合能力、分析能力、鉴别能力,并在此基础上提高学生的感悟能力、鉴赏能力。语文教师个人很难全面的对此作出全面的预估或准备,只有教研组通力协作,集体备课,群策群力才能更好地完成课堂四十五分钟的教学任务。语文教研组不再是一个清谈的茶社,一个考题的策划中心,而成为教学的备课资源总站、教学方法的参谋总部、教学效果的反馈中心。
三、教研组在语文教师专业成长中的地位与作用
不可否认,数字时代的来临及网络的普及给学校教育带来了巨大的挑战。这不仅仅表现在人们资讯获取方式上的便捷,也表现为人们思想观念、行为方式、学习方式、交流方式等方面的巨大变化。学校不再是传统的知识的垄断者,而学生也不再传统的知识的被动接受者。因而,传统教育中成长起来的教师必须适应这一形势的变化,教研组必须承担起帮助教师丰富专业知识、优化知识结构、提高专业技能的职业责任,并且,这一重要功能很难为其他机构所取代。
首先,教研组教研成果是集体智慧的结晶,它延伸了个人视野,提高了个人能力。不论是一份教案、一份课件,还是一种新的导入法、一种新教具,都是全体备课组成员共同的智慧成果,能丰富备课的素材,拓展个人思路,为课堂教学提供了一种新的选择、新的思路。
其次,教师之间的协作与交流是课堂教学中师生交流的必要补充。传统教学中提倡教学相长,也提倡集体备课。但新课程条件下的课堂相对于传统课堂有很大的不同,备教材教法与备学生是两项必须同时研究的课题。因此,教师之间的协作,尤其是对教法的探讨,对学法的谋划,教学后的教学小结与反馈,就变得十分必要,十分重要。这种协作不仅是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一环,也是提高教学技能的重要步骤,教研组是实现这一协作的重要平台。
其三,教研组是实现教师继续与自我教育的重要机构。时代的发展证明,一个教师只有不断的学习充实自己,根据时代的发展调整自己,才能适应日益变化的社会与教育教学的需要,而教研组是实现教师继续教育与自我提高的重要机构。比如新课程新教材的培训,新教育理论的学习,教育新技术与学习方式的汲取等等。教研组在组织日常教学,开展教研活动,传达交流经验,举办理论学习,承担课题项目等方面,提高了教师的专业技能,促进着教师的专业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