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一年多,广西科技大学鹿山学院土木工程系大三学生马仲兵,与几个同学一起成立的雕刻工作室盈利40多万元,实现了“读书创业两不误”。
在鹿山学院,还有很多像马仲兵这样的创客。他们借助学校搭建的双创平台,大胆创业,成功赚取了人生的“第一桶金”。
“近年来,鹿山学院通过不断加强双创教育,培养应用型人才,有力助推了学院转型发展。”广西科技大学副校长、鹿山学院院长李利军说。
2014年,鹿山学院出台转型发展方案,提出要建立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推进和落实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深度融合。按照循序渐进的思路,学院引导学生按“众创空间”“大学生创业孵化园”“小微企业孵化园”的顺序创业。
“有创业意愿和想法,但不够成熟,可以先加入众创空间,获得进一步的指导和熏陶。方向明确后,接着可以到大学生创业孵化园尝试创业,取得初步成功后,才能进驻小微企业孵化园,由学校帮助申请注册成为合法企业。”鹿山学院相关负责人介绍。
鹿山学院学生喻斌在学院科技创业园创办的“柳州市蓝奥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目前已运营两年多,主要是做机器人二次开发,为机器人使用者提供更个性的“私人定制”,目前很有市场潜力。从有想法到初步尝试,再到正式成立公司,喻斌十分感谢学院提供的平台和老师的指导。
“创新与创业二者是紧密相连的。”喻斌的指导教师、鹿山学院机械工程系党总支书记许孝忠认为,开展大学生双创教育,应该“两条腿走路”,一条是培养创新精神,瞄准有潜力的市场;另一条是培养实干作风,要踏实肯干。
学校提供的平台,当然不是无限期使用。根据规定,进驻小微企业孵化园的期限为3年。期限到后,小微企业能脱离学校走入社会继续独立运营,可视为孵化成功,反之即为孵化失败。
目前,喻斌已经在张罗租赁校外场地,用他的话说是“一条腿已经迈出去了”;马仲兵尽管还未毕业,但已经有意向毕业后自己创立公司。
仅仅提供硬件设施当然不够,鹿山学院还注重把“双创”教育融入课程体系。2014年,学院开设创新创业选修课程,每年培训学生约1000人次。2017年,学院全面普及“双创”教育,实现职业生涯规划、就业指导、创业指导三课融合。目前,该校共有双创导师20多名,覆盖所有院系和专业。
说到鹿山学院的“双创”教育,不可不提该校的LS Racing车队,该车队主要进行赛车设计、加工、参赛等方面的创新工作。记者来到车队的工作场地时,只见队员们正在紧张地忙碌着。在设计工作室,电脑屏幕上显示着各种赛车设计图纸;在加工车间,几名学生正在熟练地操作机床。
“设计、加工、组装、试车、训练、参赛,几乎都由学生自主完成。”鹿山学院汽车工程系主任、LS Racing车队指导教师范健文说,近年来,车队参加中国大学生方程式汽车大赛,多次获得冠亚军,水平不逊于一些名校的参赛队伍。
目前,鹿山学院的大学生科技创业园已成为自治区级众创空间、国家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基地城市示范单位,“双创”教育为学院建设成为高水平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提供了有力支撑。(记者:欧金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