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德博智,出自张衡之《应间》:“君子不患位之不尊,而患德之不崇;不耻禄之不夥,而耻智之不博。”意为崇尚道德、博取智慧;取德才兼备、全面发展之意。寓含了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要求和办学理念,体现了校训的本质属性,尤其是出自防灾减灾科技鼻祖张衡之文章,则寓意更加深远。
“扶危定倾”是一句成语。原意谓匡救危急倾覆中的国势。
《周书•梁御传》:“宇文夏州英姿不世,算略无方,方欲扶危定倾,匡复京、洛”。《孽海花》二七回:“但我为扶危定倾起见,决不学京朝名流,只顾迎合舆论,博一时好名誉,不问大计的安危”。亦作“扶危翼倾”:《周书•武帝纪下》:“昔魏室将季,海内纷崩,太祖扶危翼倾,肇开王业。”
扶危定倾,既寓含了办学理念——培养经世安邦的栋梁之才(原义);又凸显了办学特色——防灾减灾、扶危救难(引申义)。个性强烈、导向明确,对训导师生巩固专业思想、立志献身防灾减灾事业,报效国家、服务人民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崇德博智、扶危定倾”源于“张衡文化”和“张衡精神”以及中华民族仁人志士忧国忧民、精忠报国的传统文化;符合“要反映办学理念和寓含训导之义两大要素,以及有出处、有涵义、有文采、有气魄四有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