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民生:助力教育与医疗
中国已举办了两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但对于云南省寻甸县大山里的孩子们来说,提起“进博会”,小小的眼睛里还是充满了大大的疑惑:进博会是什么?有哪些有趣的东西?
为解答孩子们的疑问,在第二届进博会期间,一场跨越2000多公里的视频直播互动课开始了——屏幕的一端是寻甸县几十双充满期待的眼睛,另一端是上海进博会志愿者“小叶子”、华东理工大学学生吴怡。她把自己在进博会上所见所闻,直观地展示给了这群大山里的孩子们。
这堂特殊的课,也燃起了孩子们的梦想:“老师,我也想去进博会看看,我将来也要去上海上大学,去当一名‘小叶子’。”
为孩子们插上梦想翅膀的,正是华东理工大学研究生支教团。从2017年至今,已有连续3届共21名学生来到寻甸开展支教活动,他们利用专业知识和特长,用青春、用陪伴、用知识温暖着山里孩子的心。
教育是民生工程,让贫困地区的孩子也能享受优质教育,是脱贫攻坚的重中之重。在阻断贫困的代际传递中,高校志愿与支教团队起到重要作用。
山东大学启动支教团“梦想导师”计划,“助梦”团队分别与河南省确山县4所学校学生组成“学涯陪伴”关系,开展一对一结对,与孩子们开展线上和线下沟通互动,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目前已覆盖当地学生2000余人。
天津大学以寒暑假社会实践为依托,通过众筹、义卖、校友资助、校企合作、学校支持等方式,计划在2020年前为全国教育资源匮乏地区的中小学建立包括美术教室、电教室、科技教室、体育室、活动室等在内的100个“梦想教室”。
北京理工大学派遣多个专业学院的师生团队赴山西省方山县暑期学校开展支教工作。迄今共有288名北理工师生在当地开展了思想教育、专业教育和课外教育,累计培训农村中小学生1554人次。
医疗是民生大事,为了有效防治因病致贫、因病返贫,许多高校开展医疗扶贫工作,在保障贫困地区群众身体健康的同时,助力精准扶贫扎实推进。
复旦大学在云南省永平县,通过支援设备、医疗队派驻、专家带教、岗位培训、会诊义诊、远程医疗等建设“立体”健康扶贫体系,选派7批36人次医疗队常驻永平,建立5个专家工作站,激活了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能级。
上海交通大学开展“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筛查和救治”等一系列的爱心帮扶活动,投入近百万元;附属胸科医院开辟绿色通道,救治了136名重症难症患儿;展开沪滇医疗合作,不定期组织专家义诊团赴当地组织义诊活动,服务困难群众超过1000人次。
留人才:增强内生动力
在北京化工大学化学工程楼的视频会议室里,距离约定的连线时间还有半个小时,数理学院的4位老师正在做最后的准备——连接设备、调试视频软件、分享班级邀请码。一切完备,这堂跨越千里的共建分享课就开始了。屏幕那端连接的是内蒙古科左中旗保康一中。
“老师们,上次课后我又思考了一下,对于2018年江苏卷的第二个大题,我给大家分享新的解题思路和授课方法……”北京化工大学教师郭敏茹向屏幕那端10余位高中老师娓娓道来。
每周一次、每次两小时的视频连线,已成为郭敏茹等39位北化教师2019年工作生活的一部分。“我们希望把先进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传递给贫困地区的老师,让他们成为火种,点燃一个个贫困学子的梦想。”郭敏茹说。
为了实现这个梦想,北京化工大学与扶贫点科左中旗教科体局、保康一中联合开展了“心桥工程”精准扶贫教育教学共建项目,目前有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5个学科共39名教师参与该项目。通过微信、邮箱、视频等多种形式的交流,保康一中渐渐形成一支优质的师资力量。
扶贫要富口袋,更要富脑袋。留下人才,增强贫困地区的内生动力,在贫困地区群众心灵深处埋下“我要脱贫”的观念,最为重要。
哈尔滨工业大学定点帮扶广西金秀瑶族自治县,通过派驻支教教师、开展结对帮扶等形式,不断提升当地师资能力;首都师范大学对西部欠发达地区的学前教育进行精准扶贫,破解制约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的难题;北京建筑大学成立实践团,师生们深入河北省阜平县,为三所重点贫困小学建立公益图书馆,为孩子们搭建起知识与梦想的港湾;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副教授宋彪在挂职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兰坪白族普米族自治县期间,向社会筹措图书3万余册;北京大学继续教育部副部长杨学祥挂职期间,组织专家教授到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弥渡县开展“北大——弥渡讲坛”6场,平均每月2场,2000多名弥渡县干部参加培训,为弥渡脱贫攻坚注入智力人才支持。
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扶志就是扶思想、扶观念、扶信心,帮助贫困地区和群众树立起摆脱贫困的斗志和勇气;扶智就是扶知识、扶技术、扶思路,帮助和指导贫困群众提升脱贫致富的综合素质。当前,脱贫攻坚已进入决战决胜冲刺期,作为汇聚大量人才与科技资源的智力高地,高校正在扶志与扶智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版式设计:沈亦伶 张丹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