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2日下午,中国医科大学本科生必修课《劳动教育》的首次实践活动“共享厨房”在学生第一食堂二楼火热进行。
《劳动教育》课程由学校进行顶层设计,医学人文学院作为课程依托单位,设置32学时课程,其中8学时的马克思主义劳动观理论课程、24学时的劳动实践课程。劳动实践课程共分为三个模块,包括日常生活性劳动、服务性劳动、生产性劳动等,10余个院系部处参与组织了共计40余门劳动实践项目,使劳动教育贯穿本科教育全过程,促进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点和劳动态度,培养学生热爱劳动、尊重劳动。
本次“共享厨房”劳动实践活动由后勤管理处组织。医学人文学院院长王东红教授参加了首次劳动实践活动并向同学们介绍了劳动课的内容和目标、实践课程的目的和意义。
“共享厨房”劳动实践课程由中国医科大学一级厨师谷师傅讲授,内容为学做家常菜——炒土豆丝。谷师傅介绍了菜品制作流程,示范了厨具的规范使用、具体步骤流程的操作等,讲解了安全注意事项。备菜过后,谷师傅示范炒制过程,金黄色的土豆丝在油锅中翻滚,散发出阵阵香气。
参加活动的同学们分成了4组,根据卫生防疫要求穿戴正规厨务服装衣帽,并进行个人消毒。观摩了谷师傅的演示后,同学们跃跃欲试,纷纷动手拿起厨具开始备菜。虽然经验不足,但丝毫没有影响同学们炒菜的热情。大家专注于手中的每一个动作,从起锅烧油、放入备菜,到上下翻炒、停火出菜,努力地完成厨艺首秀。在品尝到自己的劳动成果后,同学们充分感受到劳动的快乐和收获的喜悦。
全面开展劳动教育是中国医科大学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全面加强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的重要举措。未来,学校将在学生本科阶段以多种形式、多种角度开展丰富多彩的劳动观念教育、劳动精神教育、劳动能力教育等一系列劳动教育活动,鼓励各学院积极开展相应的劳动实践教育活动,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辛勤劳动、热爱劳动。通过劳动教育筑牢立德树人基石,用劳动实践锻炼“红医”学子优良品质,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杰出医学人才。
《劳动教育》实践课程简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