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江苏省科技厅和教育厅等部门相继公布了科研项目立项和科研成果奖评选表彰的通知,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多项科研项目和科研成果取得了新的突破。
由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钱金法教授主持申报的“康复轮椅智能化关键技术应用研究”获省重点研发计划(社会发展)立项,资助经费50万元,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作为全省高职院校唯一的立项单位,实现了学校承担省级科研项目的一次新突破。由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郝超教授主持的“武进高新区机器人及智能装备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的发展路径研究”获省政策引导类计划(软科学研究)立项(全省高职院校共立项2项)。由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机械工程学院申报的“新一代人机共融智能陪护机器人研发与应用示范”获省重点研发计划(产业前瞻与共性关键技术)重点项目立项,总项目拟资助经费1000万元。
由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教师李瑞环(博士)主持的“钒合金材料中氦原子等杂质效应的第一性原理研究”、蔡福海(博士)主持的“大型救援工程机器人的结构损伤与可靠性演化机理研究”、张红党(博士在读)主持的“基于车内声品质的功率分流式混动汽车混杂动态控制研究”等3项省高校自然科学研究基金项目,同时获得立项资助,立项数量处于省内高职院校前列。
根据2018年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成果奖获奖成果公示,由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教师张波(副教授、博士)主持的“农垦作物种子激活处理农业装备研制及其应用”和王云良(教授)主持的“基于物联网的织造智能化生产线关键技术研究及示范应用”分别获省高校自然科学类成果二等奖和三等奖,由鲁武霞(研究员)主持的“应用型本科高校‘转型’:发展困境与生态定位”课题获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类成果三等奖。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的获奖数量、等次再创新高,原始创新方面在省内高职中优势明显。
7月27日,江苏省科技厅发布了2018年度江苏省科学技术奖形式审查结果,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参与申报的“双轴四点锁紧手/自一体高性能电磁屏蔽门”、“康复轮椅功能结构设计及产业化”、“数字化全成形经编装备及智能生产管理系统”、“汽车高精密微型壳体件拉深级进模技术及应用”等4个项目成功通过形式审查,占全省高职院校参与申报数量的30.8%。
近年来,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制定和完善《岗位聘任教科研业绩考核办法》等制度,实施“高层次平台、重大项目、标志性成果”三大培育计划,在重大科研项目、标志性成果和知识产权等方面成效显著,彰显了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教师在科研与社会服务方面的巨大潜力,2018年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在常州高职园区初步形成了科研工作全面领先的形势。今后,学校将继续加大各级各类重大科研项目和标志性成果的培育,增强为广大教职工科研服务的力度,支持鼓励教师“内联外合”组建优势团队,提升核心竞争力,促进学校科研工作又好又快发展,为高水平高职院校建设作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