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培养目标
培养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制度,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在本门学科内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具有从事科学研究、教学、管理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级专门人才。
二、招生专业及人数
2012年我校有20个学院(部、中心)在77个学术型学科、专业和3个专业学位的328个研究方向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600名左右(含定向培养或在职委托培养研究生),具体招生名额以2012年3月国家文件正式下达的招生计划为准,《招生专业目录》中招生人数为2011年的招生数,仅供参考。
说明:专业代码第三位是“5”的,代表是专业学位。例如:0451教育,0452体育,1351艺术。
三、学习年限
2年半至3年,在职攻读为3至5年。
四、报考条件
1.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品德良好,遵纪守法。
2.年龄一般不超过40周岁(1971年8月31日以后出生者),报考委托培养和自筹经费的考生年龄不限。
3. 身体健康状况符合国家教育部、卫生部颁发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标准》。
4.已获硕士或博士学位的人员只准报考委托培养或自筹经费硕士生。
5.考生的学历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国家承认学历的应届本科毕业生。
(2)具有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毕业学历的人员。
(3)获得国家承认的高职高专毕业学历后,经2年或2年以上(从高职高专毕业到2012年9月1日,下同),达到与大学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要求提供进修本科课程2门以上专业课成绩单)。
(4)国家承认学历的本科结业生和成人高校(含普通高校举办的成人高等学历教育)应届本科毕业生,按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身份报考。
(5)已获硕士、博士学位的人员。
自考本科生和网络教育本科生须在报名现场确认截止日期(2011年11月14日)前取得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毕业证书方可报考。在校研究生报考须在报名前征得所在培养单位同意。
6. 报名教育硕士中的教育管理、体育硕士中的竞赛组织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考试的人员,须符合下列条件:
(1)符合上述条例中第1、2、3、4各项的要求。
(2)大学本科毕业后有3年或3年以上工作经验的人员;获得国家承认的高职高专毕业学历后,有5年或5年以上工作经验,达到与大学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的人员;已获硕士学位或博士学位并有2年或2年以上工作经验的人员。
7、同等学力考生在复试时加试(笔试)两门报考学科、专业的本科阶段的主干课程,各专业的加试科目可在招生专业目录中查询。个别专业不接收同等学力考生,具体请参阅招生专业目录。
五、报名办法
2012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报名仍采用网上报名与现场报名相结合的方式。2011年9月25日-29日每天9:00-22:00,应届本科毕业生登录研招网进行网上预报名;2011年10月10日-31日每天9:00-22:00 ,考生登录研招网,按网站的提示和要求如实填写本人报名信息。期间考生可修改本人信息。应届本科毕业生预报名信息有效,无需重复报名。特别注意:考生应牢记并保管好网报用户名和密码等信息;在11月10日至14日每位考生均需到报名点现场凭考生本人身份证、学力证书(普通高校、成人高校、普通高校举办的成人高校学历教育应届本科毕业生持学生证)和网上报名号缴纳报考费、拍照,并确认报名信息。自考本科生和网络教育本科生须凭已经取得的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毕业证书方可办理网上报名现场确认手续。2011年12月25日至2012年1月9日,考生凭网报用户名和密码登陆研招网查询考试信息,下载打印《准考证》。
考生在网上填报信息时请注意务必准确、有效,以免因信息不详或不准确给后期录取检查工作造成不必要的麻烦,影响你的录取。通讯地址主要用于寄发录取通知书等有关材料,考生务必认真填写通讯地址(省、市、县、地址、邮编、联系电话、姓名等),通讯地址和手机须在2012年7月前有效。考生所填的通讯地址须详尽、准确,如因地址不详而出现投递失误等问题,我校概不负责。万一发现网报时提供信息有误,请务必在现场确认时进行修改。
报名地点:杭州市区考生,在杭州市教育考试院设置的报名点报名;其他地区的考生,在当地高招办设置的报名点报名。报名地点选择不受户口、工作单位所在地的限制,考生按个人的情况选择最方便的报名点报名。按规定考生在哪报名就在哪参加考试,因此请考生慎重选择。
到报名点现场报名时,所有考生均需出示身份证和网上报名号,应届生需出示注册完整的学生证,往届生需出示学历证书(本科毕业证或专科毕业证)原件。
考生在填报考志愿时只可填写一个招生单位的一个学科专业,第二志愿在调剂阶段再填报;应试外语语种按专业目录上的规定选择一种;业务课有任选的,即考试科目中有“…或…”的,应注明选定的考试科目,否则由我校指定。
推荐免试生(含农村教育硕士生)须在10月31日前凭推荐学校所在地省级教育招生考试管理机构发放的校验码在研招网上填写报名信息,并与其他考生同期现场确认报名信息。已被招生单位接收的推免生,不得再报名参加统考。
六、考试
(一)入学考试分初试和复试。复试时间、地点、科目及方式另行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