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城市学院中国古代小说戏剧研究所成立于2001年秋,主要承担古代小说、戏剧戏曲学科建设和科学研究。现有专、兼职教学科研人员13人,博士学位4人,在读博士2人。教授2人,副教授7人,讲师4人。宋子俊、杨玲、高原、朱忠元曾先后担任研究所所长、副所长,现任所长王萍,副所长包建强。
2003年研究所创办《中国古代小说戏剧研究》(曾名《中国古代小说戏剧研究丛刊》),聘请省内外著名学者专家赵逵夫、黄霖、吴新雷、宁希元、张文轩等担任学术顾问,聘请了由康保成、江巨荣、赵山林、龚斌、李剑国、赵建新、庆振轩、伏俊琏、王志鹏等著名学者为特邀编委。目前为止,书刊已刊行九辑,所有文章由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收录,在国内产生了一定影响。
研究所近年承担并完成了“西北民间小戏与祭祀仪式研究”、“数字化技术在甘肃戏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播中的应用研究”、“陇东道情皮影戏在地方典祀中的作用、功能及其艺术形态研究”、“甘肃民间小戏祭祀仪式研究”、“白马藏族傩舞习俗与非遗文化多样性研究”、“兰州鼓子的文学性与民俗研究”、“兰州鼓子的地域文化与传承性研究”、“兰州鼓子村落文化形态与民俗生活研究”、“陇东皮影、剪纸的民俗特色与艺术发展研究”、“河西宝卷研究”、“20世纪敦煌题材文艺创作与传播”、“历史-民俗-语言——兰州地名的文化内蕴研究”、“《文艺报》对新中国文艺学学科建构的影响”、“清代甘肃进士研究”、“世俗化与中国文学的演进”、“西北民族地区新农村文化建设研究”、“甘肃文学与本土文化资源关系研究”、“‘文化兰州’视阈中的农村文化建设研究”、“中国古典文学中的医者叙写”等科研项目,获得了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艺术学项目,甘肃省科技厅第五批科技计划(创新引导计划)项目、甘肃省高校研究生导师项目、甘肃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兰州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等项目的资助。
研究所出版专著6部。宋子俊《探求红学之谜》,高原《极高明而道中庸--陶渊明论析》、《我审美 我存在》,朱忠元《世俗化与中国文学的演进》、《甘肃地域文化资源的艺术转化研究》,王萍《京剧老生流派崛起的社会心理研究》。其中,朱忠元《世俗化与中国文学的演进》获“甘肃省第十二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甘肃省高校社科成果奖”三等奖。王萍《京剧老生流派崛起的社会心理研究》获“甘肃省高校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甘肃省第十二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近年来获奖论文有:王萍“元杂剧‘末行’脚色经典性建构刍议”、“民间祭祀演剧空间的构建——以明清甘肃庙台戏场为例”先后获第五届、第六届“中国海宁·王国维戏曲论文”三等奖。
高原、王萍近年先后应邀在甘肃省图书馆“周末名家讲坛”、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中国戏曲学院、广东海洋大学艺术学院、海军驻湛江某部队、《甘肃经济日报》社、西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河西学院等高校研究单位邀请,先后作题为《高尚且高妙的陶渊明》、《传统戏曲与中国艺术》、《戏曲民俗漫谈》、《京剧文化》、《古代戏曲文论导读》等学术讲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