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阳师范学院的淮河流域文化研究工作起步早,尤其在近10年发展很快。早在1987以李淑毅、丁三省、龚佩莲、姚学贤等为代表的老一辈专家学者就开始成立“信阳师范学院古籍整理研究所”,其研究的重点就是淮河上游地区古代文献整理与研究,并陆续出版了以《何大复集点校》等为代表的系列丛书,也拉开了我校淮河流域文化研究的序幕。近10年来,一批中青年学者在老一辈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文献整理与理论探讨相结合、田野调查与理论分析相结合,以跨学科集团攻关的方式对淮河流域的历史变迁、文化生态、民间艺术、移民文化、非物资文化遗产等展开全面的研究。从而形成了“淮河流域移民与寻根文化研究”、“淮河流域民间艺术研究”、“淮河流域历史与文化生态研究”和“淮河流域环境变迁与经济发展”等四个固定的研究方向,并有一支学有所长、术有专攻、勤奋敬业的稳定的学术团队。
2009年被批准为河南省高校人文重点研究基地。研究中心整合我校历史文化学院、文学院、音乐学院、美术学院、经管学院和城环学院等从事淮河文化的研究力量,研究中心挂靠文学院。
中心拥有校内专兼职研究人员28人,其中教授15人,副教授10人;讲师3人;校外兼职研究人员3人。兼职人员中,有国内著名的淮河流域文化与移民寻根文化研究专家中山大学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康保成教授和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主任张新斌研究员、王永宽研究员等。形成一支学术力量比较雄厚、研究方向明确、特色突出的学术梯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