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水土保持与环境保育重点实验室是临沂师范学院在立足区域特点、紧跟国际研究趋势、结合山东省水土保持与生态建设战略需求和发展实际的基础上建设的,2009年12月通过山东省科技厅验收。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蔡强国研究员任学术委员会主任,临沂师范学院化学与资源环境学院院长于兴修教授任实验室主任。
实验室现有固定研究人员25人,其中教授11人,副教授12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1人,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1人,博士生导师3人。20人具有博士学位,涉及土壤学、环境科学、地理学和生态学等多个学科。
1.主要研究方向
认识水土流失规律,研究水土流失环境效应,利用生态修复措施治理水土流失和非点源污染,实现生态重建,是国内外关注的焦点和研究热点。沂蒙山区作为北方土石山区的典型代表,具有土壤表层疏松、夹杂石砾、土层薄、土壤涵蓄水能力低、水土流失面积大等特点,是中国水土流失较严重的区域之一。山东省水土保持与环境保育重点实验室基于国际土壤学、环境学和地理学等学科的发展趋势,密切结合北方土石山区尤其是山东省的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实际,以沂蒙山区为典型区,主要围绕下列三个方向开展研究:
(1)水土流失过程与机理。利用核素示踪技术,结合遥感、GIS手段及人工降雨模拟实验等方法,研究不同尺度上水土流失的发生、发展过程及其机制;
(2)水土流失环境效应。主要研究水土流失的环境效应,尤其是水环境效应的理论与评价指标体系,营养元素运移过程与生态控制技术等。
(3)水土保持生态修复模式。通过流域生态系统受损过程分析,研究流域退化生态系统重建的理论与技术体系,重点研究流域退化生态系统质量及健康诊断理论与方法,水土保持措施对流域水土资源环境演变过程的影响,水土保持生态修复模式及其综合效益动态评价等。
2.主要研究成果
2006年以来,实验室承担了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基础性专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专题、山东省科技攻关及山东省博士基金等国家及省部级课题40余项,市(厅)级及横向课题60余项,科研经费900余万元。实验室主要成员在国内外重要学术期刊发表论文160余篇,其中SCI和EI检索19篇。15项研究成果被鉴定为国内领先水平,21项成果获市(厅)级以上科研奖励,其中,“临沂市水土流失现状遥感监测”获2008年度山东省软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国家水土保持生态修复试点工程(平邑县)效益监测与评价”获2008年度山东省软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山东沂沭河流域2000BC前后古文化兴衰的环境考古”获山东省第二十二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
实验室针对水土流失这一个国际研究前沿,以流域为单元进行水、土地资源利用与环境演变调控研究,在土地利用的非点源污染效应及快速识别高风险非点源污染源的方法上取得了突破,在利用“3S”技术动态监测与水土保持生态修复效益评价等方面有创新研究,丰富了水环境治理与生态建设的相关理论,受到国内外同行的高度评价,多次受邀在诸如“中国水土保持学会年会”、“中国地理学会年会”和“海峡两岸三地环境资源与生态保育学术研讨会”等会议上进行交流,研究成果对于指导流域综合治理、实施生态系统重建及区域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应用前景十分广阔。
实验室重大科技项目的相关研究成果已被临沂市环境监测站、平邑县水土保持局、临沂水利工程总公司水土保持监测中心和临沂市水土保持委员会办公室等多家部门所采用,这不仅为地方政府相关部门开展水土保持工作提供了方法和思路,而且在调整土地利用方式和进行水土保持规划等方面提供了科学依据,同时为地方相关部门培养了近200名专业技术人才,在地方经济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3.人才培养
实验室设有自然地理学硕士点和自然地理学、环境工程学士点,可以授予相应的理学或工学学位。实验室现有博士生导师3人、硕士生导师6人,近3年来,已联合培养出1名博士和4名硕士,目前在读博士生1人,硕士生8人。
实验室本着“开放、竞争、创新”的原则,加强学术梯队建设,尤其重视对青年学者的培养:(1)充分发挥学术带头人的引领作用。学术带头人除承担多项重大研究课题与指导研究生外,针对青年教师特点制定培养计划,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科研能力与学术水平。(2)制定优惠政策,资助青年教师在职攻读博士学位,支持中青年教师到国内外著名研究机构和大学进修、学术访问、合作研究。(3)设立人才发展专项基金,用于引进人才的科研启动、住房和奖励等。目前实验室三个研究方向均以中青年教师为主要学术骨干,且均承担着省部级以上课题。
4.实验室开放
实验室贯彻“开放、流动、联合、竞争”的方针,采取多种措施,营造良好的开放研究环境:(1)实验室的硬件、软件与数据平台对外开放。在硬件和软件环境方面,为客座及外单位研究人员提供必要的计算机工作平台和软件,以及大型仪器设备的使用。(2)在“有限目标、重点突出”的原则下,根据本室的研究方向和重点,每年设立2-3项开放课题,每项课题资助经费5-8万元。同时积极创造条件,制订优惠政策,资助外单位同行专家来室做客座研究。(3)采用“请进来,派出去”的办法,一方面争取每年邀请一定数量国内外专家来本室讲学,另一方面大力资助本室研究人员参加国内国际学术会议、赴国内外高校和研究机构讲学或担任客座研究人员。
5.主要仪器设备
实验室科研用面积2600m2,办公室、资料室、学术报告厅及客座人员办公室等办公用房充足,设立了研究人员专用研究室和公共实验室,并配备了公用显微镜与图象处理室、同位素室、离心机室等。目前,实验室万元以上仪器设备30余台,其中30万元以上大型仪器14台,仪器设备总值1600余万元。主要大型仪器设备有:DecaXP MAX10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S-3400N扫描电镜、GCMS-QP2010气质联用仪、VISTA-MPX电感耦合等离子原子发射光谱仪、LC-10ATVP高效液相色谱仪、PE2400 SeriesⅡ元素分析仪、Mastersizer2000激光粒度分析仪、AA240FS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ARCGISV9.0地理信息系统软件、QL800-Ⅱ微量元素分析仪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