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时,有个名叫乐羊子的男子。他娶了一位通情达理的女子为妻,后来的史书均称她为乐羊子妻。
一天,乐羊子在路边拾到一块别人遗失的金子。乐羊子非常高兴,就带回家想交给妻子。回到家,乐羊子得意地将金子放到妻子手中。妻子接过金子后笑了,然后问乐羊子是从哪里得来的金子。乐羊子就将捡拾金子的经过说了一遍。没想到,听着听着,妻子的脸沉了下来。她严肃地对乐羊子说:“我听说有志气的人不喝‘盗泉’的水,正直的人不接受不敬的施舍。把别人遗失的金子据为己有,是很不好的行为。”听了妻子的话,乐羊子惭愧得满脸通红。他急忙拿回那块金子,转身出门,将金子送回原处。回到家后,乐羊子想了很多,他决定到很远的地方去拜求名师钻研学问、修炼德行。乐羊子妻看到丈夫立志成才,非常支持他,亲自为他准备行装,送他启程。
一年后的一天,乐羊子妻正在房中织布。只听房门一响,乐羊子笑眯眯地走了进来,手里还提着包袱和点心。乐羊子妻见到丈夫归来又是高兴又是惊讶,迎上前去,接过包裹,一边给他打水洗脸一边问他:“你拜师读书才一年时间,怎么就回来了?”乐羊子笑着说:“时间长了,我很想念你,所以回家看看,没有别的事情。”乐羊子妻听罢,收起了笑容。她想了一下,从针线筐里拿出一把剪子,又把乐羊子拉到织布机旁,指着织布机上尚未织好的绸布说:“夫君,你看,这织布的原料是蚕丝,用织布机一点一点地编织起来,日积月累才能织出一寸、一尺、一丈、一匹的绸子。”乐羊子听了妻子的话,一头雾水,不明白妻子的用意。妻子看到乐羊子迷惑不解的样子,拿起剪子,毅然剪断了这些绸布。望着散落的纱线,乐羊子明白了:“妻子一剪子将绸布剪断,丝线断了,就再也接不起来了,布无法织成,等于前功尽弃了。读书和织布是一样的道理,学习绝非一朝一夕的事,要靠日积月累、持之以恒才能获得成功;如果半途而废,不就像剪断即将完工的绸布一样,白白浪费时间吗?”乐羊子陷入了沉思。
第二天一早,乐羊子告别妻子继续出门求学。这一次,他一连七年没有回家,终于学有所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