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山教授
陈山,1945年生。上海市人。1969年北京大学中文系本科毕业。1981年北京大学中文系研究生毕业,获文学硕士学位。现为北京电影学院文学系教授、首批博士生导师,并任中国电影家协会、中国港台电影研究会、中国高校影视学会、中国电影评论学会、鲁迅研
究会、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闻一多研究会理事或会员。
1998年被聘为北京市社科优秀成果教育系统评审委员会委员。1999年赴巴黎第八大学电影系讲学。2001年任中宣部“五个一工程”电影评选委员会委员,以后多次任国家广电总局“华表奖”评委。2003年任凤凰卫视中文台“中华青年影像大展DV新世代”全年奖评委。2005年任文化部“全国艺术科学课题评审委员会”委员。2006年被评为北京市高校名师,同年被聘为“中国电影家协会理论评论工作委员会”委员。2007年被聘为《电影艺术》杂志特约评审、北京电影学院动画学院艺术研究所研究员。2008年被中国电影博物馆藏品鉴定委员会委员和中国电影资料馆“中国电影口述历史编委会”委员。2009年任国家出版基金评审专家,并获北京市“关心青少年公益事业特别贡献奖”。2010年被聘为北京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兼职教授。2011年被聘为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文化国际传播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委员、南京艺术学院民国电影研究所所长兼博士生导师。2012年被聘为青岛现代创意媒体学院影视编导系学科带头人。2013年被聘为上海电影博物馆学术委员会委员。
著有专著《中国武侠史》、《痛苦的智慧——文化学说发展的轨迹》等,并在《当代电影》、《电影艺术》、《北京电影学院学报》等电影专业国家核心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近百篇。其中论文《论中国电影观众文化消费心理的变迁》获第十五届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优秀学术论文三等奖,论文《闻一多诗学理论的结构与体系》获首届闻一
多国际学术研讨会优秀学术论文奖,论文《机遇与挑战:新理想主义时代的主流大片》获第十八届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优秀学术论文二等奖。专著《中国电影理论史》获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所指导论文《区域社会史视野下的南京路电影文化消费研究(1930-1937)》(陈刚)获2011年北京市优秀博士学位论文。2004年4月至2005年11月任《新京报·中国电影100年》学术顾问(共270期),2004年7月至2005年6月任旅游卫视《周末老片场》特约嘉宾主持,2008年11月为安徽电视台“新安讲堂”开播“电影往事”专题讲座。曾任中国广电总局电影局《中国电影编年纪事》编委,电影频道音乐剧《电影之歌》、北京电视台专题片《世纪影人》学术顾问,电影《美人邦》艺术总监,并参加《铁龙情话》、《随风而去》等电视连续剧、电视电影和《中国电影导演》等系列专题片的剧本创作和央视动画部、《艺术与人生》、《流金岁月》、《第10放映室》等栏目的策划、还曾参加中央电视台研究部《世界电视大台主要频道、重点栏目节目形态研究》。
2003年3月28日《北京青年报》英文周刊《Beijing Today》中“Face”专栏发表个人专访《Cinema Paradiso, Chinese Style》。2010年2月1日《经济观察报》455期发表记者王克鲁的专访《史学家陈山的电影情怀》。2010年4月23日央视电影频道“电影人物”专栏播放专题片《行者陈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