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刚走到门口,便望见他专注地伏案在层层叠叠的文件中写着什么,时而皱眉,像是思考,眉间略带几分严肃,让人敬而生畏。他抬头注意到我们的到来,立即起身放下手中的工作,十分热情地递给我们水和“这个季节正适合吃”的梨膏糖,从刚刚的严肃认真变得和蔼健谈起来,让人如沐春风。他就是攀枝花学院康养产业管理方向博士后冯奇。
冯奇现任农工党攀枝花学院总支主委、康养学院副院长、市康养产业技术研究院副院长,管理学博士、康养产业管理方向博士后,是国家一级人力资源管理师、高级咨询师、高级健康管理师,四川省海外高层次留学人才、天府英才,市级高层次人才、社科拔尖人才。这是一段精彩的履历,但其背后更是无比励志的故事。
毅然辞去“铁饭碗” 孤身奔赴康养梦
“第一次来攀枝花实地考察的时候,三月的攀枝花早已经是鲜花怒放,带过来厚厚的衣服也完全用不着,这不经人让我有一种想带爸妈来过冬的冲动。”这是2019年冯奇第一次来攀枝花的印象。
2019年对冯奇来说是人生的一个转折点。2019年前,他是拥有18年工龄的公务员,是老一辈人眼中的“铁饭碗”拥有者;2019年,他投身康养事业,只身来到攀枝花学院,在这里开启抒写人生新征程的道路。
他向我们提到他在一次中央社会主义学院民主党派干部培训中偶然了解到攀枝花得六度康养禀赋之优势,攀枝花学院则“夺康养之先声”,创办了全国第一所康养学院。一直想要投身专业发展,响应国家“健康中国”、“应对老龄化”、“乡村振兴”战略的他,决定亲自到攀枝花看一看。但是没想到,这一考察,让他毅然决然辞去铁饭碗工作,只身奔赴康养理想。
角色转变速定位 言传身教助成长
从公务员到大学教师,不同的工作氛围、工作要求、工作对象等因素对新的工作习惯养成提出了要求,冯奇迅速的找准自身定位,坚定了要成为“双师型教师”的目标,服务学生成长成才,推进教师队伍建设、科研队伍打造;为学校和地方服务,通过承办社会活动来加强外界沟通,履行学校社会服务职能,继续把“服务”作为工作的基本要求。
和康养少年团队赴东区养老院参加志愿服务活动(第三排左二)
为此,冯奇加入学院“康养少年”志愿服务队,在周末或者闲余时,到养老院为老人缓解祛除病痛、帮助老人恢复健康,在感受学生正能量的同时,他的言传身教,助力学生成长成才、培养沟通交际能力。这些小小的事情,让他在做康养事业的路上无比充实与快乐。
言传身教是冯奇最大的特点,他的课总是给学生带来乐趣。有学生说:他是一个激励型教师,从开学第一课就开始,就通过为学生理清专业定位和就业现状,营造适度紧张的学习氛围,使学生保持“团结紧张,严肃活泼”的状态;也有人说他是一个注重仪式感的教师,格外重视护理专业准备的授帽仪式,让学生对未来职业的产生荣誉感;同时,也是一个善于实践的教师,他抓住学生的关注点,模拟现场招聘,带领学生走访康养机构了解设施配套与组织架构,让学生“看得到,摸得着,交流到”。
教学的用心和细心,让学生对这位冯老师的课无比期待。冯奇也对每一位学生的未来无比期待,他向我们说到“我支持学生的未来选择,无论是考公、考研、入职还是创业,这些都是在充实党领导人才、科研人才、企业管理人才的队伍,有拥有实现人生抱负的宽广平台。”
科研自律化于心 三省吾身强底气
在教学上他是学生喜爱的老师,在科研上他是自律的代名词。入校短短3年期间,冯奇共申报各级各类科研项目20余项,作为第一作者或唯一作者发表学术论文3篇,主编出版专著2部,获得授权发明专利2项。
“科研是一项开创性工作,一项成果的取得,不仅有思维能力的要求,背后是大量体力、时间、物资的消耗,这需要坚强的意志和自律的习惯,也离不开学校在资金、设备上的支持”。冯奇感激学校推荐他参加的国家教育部师资培训示范项目,种类丰富的研修班、培训班等,就为他的学习成长“提供了机会”,更支持学校提出的“自律攀大人”品牌建设。
“自律攀大人”品牌建设让更多的学生、教师把自律烙印在脑海里,融化在血液中,体现在行动上,严于律己,养成“三省吾身”的习惯,增强自己的底气。 他说到。(编辑/张子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