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是我们学生生活中重要的内容,也是一件极平常的事。考试是学生的工作和职责。考试是一面镜子,照出自身的不足和缺点,照出我们要用一桶水来考出一碗水的历程。同时,它也检验我们的做人,所以考试中要做到诚实守信,不要用虚假来抹黑自己的一切努力。
考试是一种竞赛,参赛者免不了会产生一定程度的紧张或焦虑,这应是一种正常现象。但是,有的同学对考试期望值过高,产生对考试的过度反应,心情过分紧张,这样很显然会影响考试的效果。
实际上,考试并不可怕,只有认识了考试,才能对付考试。
在考试前不管你学习到什么样的状态,保持一个好的心态。对自己要有充分的信心。心理学研究证明,能力、水平相同的条件下,自信心高的人完成任务的成功率明显高于自信心低的人,所以,对自己保持充分的信心是考试成功的有利保障。我们关键是要树立一个积极的信念,比如“我复习地不错,好好发挥,应该没问题!”“我能行,我对自己有信心!”等等。这并不是盲目乐观而是一种积极的自我心理暗示。心理学研究表明,这种积极的自我心理暗示,可以使人乐观、勇敢,有效地面对各种困难和危机。因此,考前树立起“我能行”的观念,对保持良好的应试状态将起到积极的作用。如果你觉得你给自己的压力太大,不妨把自己的目标定得低一些。适当的压力是好的,如果压力过大,反而会阻碍你的发挥。有的同学考试之前不断地给自己施压,“我要是考不好怎么办!”“我怎么就是考不到第一名!”等等。实际上,这种暗示对你并不起到好的效果,反而容易让你集中不了注意力、考试时紧张、自暴自弃、发挥失常。
在考试之前,有的同学会拼命地做练习题,做难题。其实考前的一个重要任务是浏览,即不再学习和记忆新知识点,而是巩固所学知识。这时,应当多拿起笔记本阅读和浏览。这时的主要任务甚至不是背知识,而是重读所学过知识。对一些重要的定义,你的任务不是再去记忆了,而是复习和巩固自己的记忆,将自己的知识连成一体、系统化。我们可以通过看书上的目录、标题,把一些知识点进行复习和回忆;把生疏的、重点的内容着重复习;已经熟练的内容和基础知识要把握牢靠,争取不丢分;以往的笔记、总结、提纲、图表、考卷等等都需要进行整理和重温。
如果你发现你头脑不清醒,头晕脑胀,这些都是大脑给出的信号,说明你需要调整用脑状况。考前注意休息,不搞疲劳战术,不要长时间只复习一门功课,交叉科目复习,才能主动调节大脑的兴奋和抑制。而且不要再演算那些难题、偏题、怪题。复习一段时间以后,让自己休息一下,不用让自己课间都一直用脑。
考试之前,如果你的情绪很紧张,还可以采用如下一些方法来缓解。(1)找朋友交流。因为情绪宣泄对于缓解紧张情绪确实会起到一定的作用。(2)了解自己的担忧。考前的紧张情绪往往是由于一些担忧所引起,要想消除这种担忧,首先要明确自己担忧的是什么。可以找一张纸,在一个没有干扰的地方,坐下来冷静思考一下,把自己的担忧写下来,然后进行分析,看看这些担忧对自己的危害到底有多大。那么,通过分析你就会发现,实际上你的许多担忧都是“庸人自扰”,其结果并没有你想象的那样可怕。(3)为考试做准备。与其紧张,不如想想能为自己做点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