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过硬、服务一流”是广州工程技术职业学院为企业培育高职电梯专业人才的服务口号,机电工程系电梯维护与管理专业负责人罗琴如是说。从2012年至今,广州工程技术职业学院电梯专业共为广州日立电梯公司输送了160多名毕业生。据企业反映,我们的毕业生在企业成长迅速,多数学生已成长为一线安装小组长,能独立带队安装电梯,现2012届40余名毕业生已有一半年薪达10万以上;
2013年广州工程技术职业学院毕业生组建的“众一安装组”评为日立安装科学习模范班组;
2014年获得广州市第三批“创争”活动重点班组称号;
2014年客户授予广州工程技术职业学院毕业生安装小组“技术过硬,服务一流”锦旗;
2014年广州工程技术职业学院毕业生谢镇豪获日立第七批特殊贡献奖——企业形象贡献奖;
2014年广州工程技术职业学院毕业生谢镇豪获广州市番禺区第五届十佳来穗人员称号;
此外,因企业已逐渐开拓东南亚市场,广州工程技术职业学院多名毕业生被选派海外工作,负责电梯技术支持。
校企合作是电梯专业建设之本。2010年日立电梯(中国)有限公司就开始了订单式培养高职电梯人才校企合作项目;2011年赠送的冲压机等丰富了校内实训设备,并签订了长期的企业电梯实训基地的建设合同;2012年起,成立“日立电梯学院”。专业与行业品牌企业“日立电梯(中国)有限公司”合作办学,专业采取实训课程移至企业上课,实施校企联合办学,合作企业日立电梯(中国)有限公司每年向广州工程技术职业学院提供最高达30万的奖教奖学金,其中大部分用于奖励机电工程系及机电专业师生。
一体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为企业量身定制。电梯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依据本专业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职业素质与能力课程由职业技能专业技术平台课程、职业核心技能课程、专业拓展课程、顶岗实习和毕业设计等几大部分组成。
专业技术平台课程的设置是为了使学生获得专业核心能力、专业拓展能力以及学生岗位迁移和职业生涯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专业技术核心课程要以不同专门化方向之间的共同能力为基础来设计,是培养职业核心能力的保障性课程;专业拓展课程为学生拓展技能和知识,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就业竞争力而设计。
校企“2+1”协同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电梯维护与管理专业紧紧围绕复合型、应用型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探索了校企“2+1”协同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即“两年学校专业基础知识学习,一年工厂实践的‘2+1’校企联合”人才培养模式。第一、二年级专业基础理论及专业技能实训以学院为主;第三年以企业为主体,学生进入企业工作一线实习,完成对专项技能培养及实际工作经验积累。日立电梯建有7000多平方米的培训中心,设备齐全、先进,可容纳600多人同时学习电梯安装及工艺、电梯维修及工艺、直梯整机安装、扶梯整机安装、直梯故障诊断与维修、扶梯故障诊断与维修等专业技能以及毕业设计、顶岗实习等课程,电梯安装特种作业证均能在企业很好地开展与实施。
技能竞赛凸显职业技能专业技术。在非主场优势的情况下,电梯维护与管理专业的教师们指导学生参赛,2012年—2015年(其中2014年电梯赛项停赛)电梯专业学生连续三届在全国职业技能大赛“智能电梯装调与维护”项目广东省选拔赛中获得省一等奖。其中,2012年三支参赛队分别获得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2013年获得一等奖、三等奖,2015年获得一等奖、三等奖。除此之外,学生在校内两年学习期间完成中级(或电工上岗证)维修电工、高级维修电工专业技能培训、考证。第三年在企业学习期间由一线技术骨干培训、指导学生完成电梯安装特种工上岗证的考核,考证费用由企业承担。
科研课改成绩斐然。电梯维护与管理专业负责人罗琴老师近年来主要参与了“高职院校与跨国公司在华企业联合办学的机电专业课程体系设置研究”广东省高等教育学会课题研究(已结题,2011.11-2015.04);广州市高等学校教学改革项目《“机电设备系统工艺实训—结构测绘、技术文档编整、专业文献品阅评价”课程开发研究》(结题,2009.01-2012.03);个人专业论文有“N:N通信网络的组建与应用”、“基于组态技术的变频恒压供水监控系统设计”等专业技术论文8篇。
在机电工程系,电梯维护与管理专业只是一个刚刚独立成长的小弟弟,但他已经踏上了有坚实路基的高职发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