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跟党走 10月18日,江苏省东海县实验小学开展“童心喜庆十九大 我们永远跟党走”主题教育活动,学生展示自己制作的书法标语,欢庆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 张开虎 李东 摄
10月18日,举世瞩目的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隆重开幕。全国教育系统广大干部、教师,积极收听收看大会盛况,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同志所作的报告。大家纷纷表示,党的坚强领导和顽强奋斗,必将激励全体中华儿女不断奋进,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
天津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张铁勇:
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基于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实践和当前国际发展形势分析所得出的重要判断。党中央在这个历史转折的关键时刻指出新时代的特征和要求,对引导、激励和调动全党全国人民更加自觉地参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以更强的自信和更高的热情投身到民族复兴的伟大斗争中去,都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本报记者 徐德明 采访整理)
河北科技大学思政教师甘玲: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论述,是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面临的新形势和新任务的一个历史判断,也是中国共产党人对未来30年中国发展道路的一个战略选择。为我们展示了在这样一个新时代面前,中国共产党人领导中国人民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坚定决心和勇气,表明了我党对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论自觉和自信。
(本报记者 周洪松 采访整理)
2.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
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长春中医药大学党委书记张兴海:
党的十八大以来,经过5年极不平凡的发展历程,中华民族终于进入新的时代。历史将铭记中国共产党这一丰功伟绩。新的伟大时代,面临新的伟大任务。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也有新的变化。在新的时代、新的社会发展条件下,我们党要解决不平衡、不充分发展的问题。相信我们伟大、光荣、正确的党,将勇往直前、无往而不胜,定会取得新的伟大斗争的胜利。
(本报记者 赵准胜 采访整理)
河北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员魏进平:
这是重大理论创新,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大战略部署,使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战略目标更加具体,更加适应广大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使各项战略任务更加清晰,更加有助于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得到妥善解决。相信在党的坚强领导下,我国人民将享有更加幸福安康的生活,中华民族将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本报记者 周洪松 采访整理)
3.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
沈阳师范大学党委书记贾玉明:
十九大报告站在新时代的高度,以全新视野提出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成为实现中国梦的行动纲领和理论指南。听完后有这样几点感受:一是倍感振奋。这个概括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科学准确、内涵丰富,令人心潮澎湃、备受鼓舞;二是倍感坚定。这个概括以过去5年党和人民的实践为基础,是全党智慧的结晶,基础牢固,步履铿锵,充满自信;三是倍感务实。报告高扬实事求是思想旗帜,以问题为导向,统筹设计安排各领域工作,系统全面,切实可行,非常务实;四是倍感亲切。报告紧紧围绕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一奋斗目标,如数家珍,谈民生、接地气、有温度。
(本报记者 刘玉 采访整理)
南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王新生:
理论是旗帜的底色,理论是道路的方向标,正确和科学的理论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砥砺前行的底气。过去五年里,我们体会最深的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建设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可以说,今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已经发展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新高度。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治国理政的新理念新战略新思想,就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怎样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导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新发展的集中体现,已经形成了系统严密的科学体系。
作为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我要把领会到的精神和内容融入课堂,教授给学生,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合格的高质量人才。
(本报记者 陈欣然 采访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