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德”一词语出《周易.坤卦》:“《象》曰: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意为大地具有广厚之德,所以无所不载。所谓“厚德”一方面是强调学校教育要以德为先,一方面要求学生在成长成才的过程中,始终用优良的传统美德和高尚的社会风尚培养、完善自己,使自己具备健全的人格、高洁的操守和良好的道德品质。“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我们在突出教师教育这一主要办学特色的过程中,强调以人为本、以德为尚,这既是一种要求,也是一种境界。
“积学”一词的基本含义是“积累学问”。古人提出“积学而正身”(见《韩诗外传》卷五),要求“积学以储宝,酌理以富才”(见《文心雕龙.神思》)。我们强调“积学”,不仅要勤奋学习,刻苦钻研,努力掌握科学文化知识,而且要多思多问,兼收并蓄,融会贯通,做到学识广博,厚积薄发。这既是学问之道,也是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近年来,我们根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和国家改革开放的根本需要,结合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实际,按照“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的要求,不断加强教育教学改革,大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有力的促进了我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富才储实,实至名归”,应当成为我们理想和追求的概括和写照。
“励志”,与奋斗相同,就是胸怀大志,放眼世界。前人也说“励志学习”“励志忘生”。我们强调“励志”,不仅要立志青云,奋志求新,无诱于利禄,无惑与虚名,持满戒盈,学不厌精,而且要砥砺意志,坚忍不拔;淡泊明志,宁静致远;上善若水,大道无言。在历史进入21世纪的今天,我们要求生存,谋发展,就必须树立远大的理想和志向,做对祖国、对社会、对人民有用的人,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祖国的教育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敦行”始建于《礼记.曲礼》“博闻强识而让,敦善行而不殆,谓之君子”。《从政》篇也说“敦行不倦,持善不厌”。所谓“敦行”,就是要勉力去做,强调要动手的能力、实践的作用和对道德的践履。坐而论道、光说不做,只能是语言的巨人、行动的矮子。对于全校师生来说,不仅要志存高远,还要身体力行,在实践中展现自己的知识与品格、报负与才能,并在行动中勇于开拓创新,从而把知和行、理论和实践、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有机地统一起来。因此,“敦行”既是一种作风,也是一种标准。只有知行统一,才能成长为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有用人才。
“厚德、积学、励志、敦行”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学以德为先,德以志为本,而行则是关键。这一校训具有现代大学的精神特征和深厚的人文底蕴,而且符合我校的历史发展和办学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