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诚信危机的原因有家庭不良教育的潜移默化影响,学校教育失衡的影响,也有社会环境的负面影响,这些负面因素不同程度地腐蚀着学生的心灵,从而导致诚信的失范。高校作为大学生的直接培养和教育者,对诚信教育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鉴于此,从学校的角度探索大学生开展诚信教育的对策.
第一,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帮助学生树立“人无信不立”的信用道德观念。
首先,以两课为主渠道,增加和渗透诚信教育的新内容。结合两课教育改革,一方面,要使大学生认识到,树立较高的诚信意识,这不仅是当代大学生必须具备的道德素质,也是走上社会后“以德立身”的基本要求。另一方面,也要让大学生懂得,诚信既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又是经济社会的道德底线。在法制社会里,诚信既是道德问题,又是法律问题,法律是一种最低的道德准则。
其次,丰富校园诚信文化活动。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和社会实践活动是开展诚信教育的重要载体,可将诚信教育的深刻性寓于各项活动的丰富性和新颖性之中,潜移默化地将诚信观念融入到学生内心深处。如定期召开诚信评议会、讨论会,举办诚信专题讲座,进行无人监考活动,开展诚信征文或演讲赛、“个人求职不掺水”签名、“远离作弊”考风考纪教育“、诚信校园”文化节等活动。通过诚信教育实践活动,使学生逐步树立起诚信。
最后,建立诚信教育网站。利用网络媒体的力量,在校园内部建立诚信教育网站,让学生通过无记名对不诚信行为进行举报。充分利用学生勇于在网上发表自己见解和看法的特点,及时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
第二,建立健全大学生诚信档案。对大学生的诚信教育不能只停留在道德教化的教育层次上,还应当在实施教育的动态过程中,适时把握学生的诚信状态,并根据大学生的信用情况建立起大学生个人信用档案,也就是形成并完善一个有效的记录机制。内容应包括:大学生本人承诺书、学生的个人基本情况、品行说明、学习成绩、健康状况、经济状况、信用记录等。学生在拿到档案的第一时间,就要在诚信大学生承诺书上签字,树立起诚信的观念。
第三,建立切实可行的诚信评价体系。基于诚信档案,对学生诚信状况按级别科学分类,定出可操作的量化考核标准,建立诚信测评体系。在高校成立相应的大学生诚信度的评估部门,构建大学生诚信度测评体系。首先要确定诚信度测评的要素,可以把诚实、信用、正直、友善等道德品质列为测评的主要要素;其次,确定诚信度测评体系各级指标,即每一项指标定出不同级别的标准,以便参照定位;最后,选用诚信度测评的途径,可通过学生自评、同学互评、老师评议三种方式。通过运用诚信度测评体系可以考核学生过去、现在的诚信状况,并将结果记入学生个人诚信档案。
第四,完善的诚信监督和惩罚机制。高校的纪检部门建立科学完备的监督制约机制,用制度约束学生的行为,促使他们形成良好的诚信品质。每年定期检查、核实相关职能部门对学生诚信品德的评价状况,收集师生反映的情况汇报。把教育和处罚结合起来,要建立健全失信惩罚机制,针对违反信用以及欺骗、制假造假的行为,学校要制定和完善相关的条例和管理规定,要加大制度的执行力度,让那些失信的学生及时品尝失信的苦果而遵守诚信做人的道德底线,以免将来给国家、社会、他人和自己造成更大的损失。
总之,大学生的诚信教育是一项长期、艰巨而又紧迫的任务,需要全民参与。全社会要形成统一的道德风尚,柔性的道德要与刚性的法律,维护公共道德秩序,约束非诚信的行为,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教育环境,形成良性教育循环的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