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绿色超流态结构混凝土的应用技术研究》
宁波市青年博士基金项目《绿色超流态结构混凝土的应用技术研究》已于2005年12月主持完成的通过了专家鉴定,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部分成果已被应用于杭州湾跨海大桥工程。
5.在研项目
混凝土结构耐久性是当前国际结构工程领域最主要的学科发展前沿,目前正致力于杭州湾跨海大桥混凝土工程结构耐久性问题的关键技术 ---- 预埋式耐久性关键参数长期原体无损监测系统的创新研究。
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主持的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海洋环境混凝土结构配筋腐蚀进程的预埋式无损监测系统的设计研究》(M503150)和交通部重点科技项目《杭州湾大桥建设关键技术研究/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监测系统子课题》(2003 319 H01 010)已经基本完成,填补了国内空白,取得的成果已经通过交通部专家四轮方案与技术评审,已应用于该工程。
该技术旨在确保海洋环境中的杭州湾跨海大桥混凝土结构至少达到100年设计使用寿命,对于投资超百亿的工程来讲,哪怕仅延长一年使用寿命,其静态效益就在亿元以上,因此本技术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非常显著。为了使该技术得到进一步发展,最近该研究工作还获得了国家科技部“国际科技合作重点项目计划”(2005DFA70810)的资助。
目前还主持浙江省科学技术厅2006年重点科技计划(2006C24008)课题。本项目拟通过与德国亚琛工业大学M. Raupach教授以及宁波甬江隧道管理处等的合作研究,旨在消化国外第一代后置式监测预警技术的基础上,开发具有知识产权的新一代更加可靠的针对海洋环境外渗型腐蚀介质的耐久性动态监测预警技术。该技术在我国尚属空白,亟待攻关研发。
此外,目前正在参与编制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规范》,还参与一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和一项重大横向研究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