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是我国民族音乐文化的战略纵深地带,有十数个少数民族在这里繁衍生息,丝绸之路从这里穿过,留下了极为丰富的音乐文化遗产;陕西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之一,有数千年的丰厚音乐历史积淀,西安是周秦汉唐以来十多个王朝的故都,音乐文化传统非常发达,延安革命文艺和陕北红色歌谣对新中国的文艺和文化生活产生的重要影响。
所有这些都值得我们研究、学习和继承,我们今天时代的音乐文化也正是在这样的传统中延续和创新,成立“西北民族音乐研究中心”正是为了这样一个目的,也是西安音乐学院的历史使命和时代责任,对于我院学科建设、增强学院核心竞争力,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中国音乐之有学术,至少已有三千年的历史,留下了甚为丰富的知识遗产;中国音乐之崇高文化理想,已经汇入到我们民族的精神,形成了中国人特有的听觉追求;汉唐及丝绸之路的音乐文化,造成了中国音乐传统的世界色彩,开放、开拓成为西部音乐长久的观念。西安音乐学院学人有着强烈的使命感,半个多世纪以来在西北民族风格的音乐创作、西北各民族音乐研究、汉唐乐史及丝绸之路音乐文化研究、中国民族乐器改革,尤其是地方古老乐种长安古乐(西安鼓乐)的研究和转化方面,取得了许多成绩, 如秦筝流派、秦派二胡、秦胡研发、丝路题材的交响乐创作,以及以长安古乐为素材的民族创作等都已经获得了可观的社会效益。
西北民族音乐研究中心,其学术宗旨是:地方性知识、国际性学术、世界性眼光。其工作任务是:学习、继承和创新西北民族音乐传统;服务于地方现代文化建设;开展国际国内音乐学术交流;组织各种学术活动;致力于研究成果向教学的转化。
西北民族音乐研究中心是在本院原音乐研究所、长安古乐研究所的基础上成立的新综合性研究机构,其内部设有:非物质音乐文化遗产研究室,汉唐乐史及丝绸之路音乐文化研究是,民族音乐创作研究室,民族乐器研发工作室,以及办公室、图书资料室、学术报告厅、中心网站等职能部门,由学院聘任的教授、专家担任各研究室负责人,本中心还礼聘五位学院资深教授为学术顾问,负责学术咨询和成果评估工作。本中心目前有专职研究员16名,兼职研究员7名,外聘客座研究员11名,工作人员3名。
其中正高职人员10名,副高职人员7名,博士3名。已发表或出版民族音乐研究论文20余篇、专著6部,CD/DVD音响、音像10余盘。中心现拥有图书资料及音响读物约1万册(张、盘),研究场地600平方米,并配备有现代化办公设备、丰富的网络资源以及较充足的科研经费。
我们将以开门办科研,开放搞学术的姿态,以中心为基地,以学术为纽带,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服务专家为职责,强调科学精神,倡导学术自由,提倡思想争鸣,完善内部管理,努力开拓出音乐创作和学术建设的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