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航大学智能信号与图像处理实验室是2003年批准建立的首批天津市重点实验室。该实验室依托于天津市重点学科“通信与信息系统”而发展,并在“信号与信息处理”专业上与天津大学和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联合培养博士生。实验室现任主任为吴仁彪教授,首席建设与发展顾问为保铮院士。
实验室是全国DSP应用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单位、天津市信号处理专业委员会挂靠单位和主任委员单位、IEEE(国际电气与电子工程师协会)、中国电子学会、中国仪器仪表学会、中国航空学会信号处理分会委员单位。
实验室以雷达信号处理、卫星导航和无线通信信号处理、民航安全智能监控与识别、民航遥感信息处理与应用、民航RFID技术应用为主要研究方向。实验室和国内外许多著名的研究所和实验室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与中科院自动化所成立了“民航安全智能监控与识别联合实验室”,与中科院遥感所成立了“民航遥感信息处理与应用实验室”,与中兴通信公司成立了“民航RFID技术应用联合实验室”。
实验室的远期目标是成为民航系统首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近期目标是成为天津市和中国民航总局信息处理领域知识与技术创新的主要依托基地,中国民航大学信息处理领域研究者共享的科研和学术交流平台,全校电子信息类研究生DSP/FPGA实验课的教学基地。
实验室主任吴仁彪博士是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民航总局首批特聘专家,天津市重点学科带头人和天津市首批聘任的3位特聘教授之一,国家人事部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培养对象,国家留学基金委首批高级研究学者,IEEE高级会员,中国电子学会理事,天津大学和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博士生导师。
实验室坚持把科研与教学相结合,把争取高水平的项目、出高水平的成果、发表高水平的论文、培养高水平的人才作为主要工作目标,并且直接为学科建设服务。实验室近5年来承担了30余项科研项目,包括国家863高技术计划(5项)、国家杰出青年基金(1项)、海外杰出青年合作研究基金(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3项)、民航总局科技项目和天津市重点科技攻关、基金项目等。在权威国际核心刊物发表论文30余篇,被国际著名检索工具SCI和EI收录100余篇,10次荣获全国性优秀论文奖。近3年来获省部级科技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2项。培养的研究生具有较高的科研素质和团队合作精神,很多学生进入了重点大学攻读博士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