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电子工程实验室于2000年被评为建设部重点实验室,2004年被辽宁省教育厅评为省级高校重点实验室,2006年被辽宁省科技厅评为省级重点实验室。
现有博士研究生导师多名,并招收国内访问学者。实验室的面积为4200平方米,有价值为2443余万元的先进设备和仪器,具有独立承担并完成国家重大科研任务的能力,在学术水平、人才培养、承担任务方面有一定的竞争能力,并能保证必要的技术支撑、后勤保障和学术活动条件。
目前实验室正围绕精密加工技术和工程陶瓷加工、自动装配生产线机电一体化技术、高速主轴系统、新能源技术及多参数自动检测、大型机械装备基础构件结构分析等研究方向进行科学实验研究。
其中,精密加工技术和工程陶瓷加工方向主要研究解决耐磨、耐热、高强硬脆材料加工工艺方法,探索加工切削机理及其基础理论及工程陶瓷材料零件的加工技术;
机电一体化方向主要研究机械参数检测技术和机械系统的运动与控制系统领域,其主要特点是在非标机械设计与更新改造中引入微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实现机、电、液(气)一体化的有机结合;
高速主轴系统方向以电主轴单元的设计制造技术、控制技术和集成的高速精密加工系统为主要内容,重点研究高速加工技术及控制技术、高速数控机床电主轴单元的设计方法、制造工艺及使用性能以及高速电主轴系统的可靠性分析等内容;
新能源技术及多参数自动检测研究以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的设计制造技术、太阳能贮能装置的开发与研制、多参数自动检测为主要内容,重点研究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内部的传热传质的问题、多孔介质的气体扩散层中的气液二相、异向扩散运输问题以及燃料电池的最优化设计和生产等内容;
大型机械装备基础构件结构分析主要是从理论和实验上研究大型设备基础部件的稳定性、抗震性、可靠性以及受力状况,并结合理论分析的结果,指导大型设备的结构最优化设计。
该方向所依托的具有国际先进水平、国内唯一的6通道液压伺服系统,能保证大型机械设备基础构件的结构设计、制造以及检测分析,对大型机械装备的设计制造与开发研究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实验室现有研究人员32人。其中,固定人员19人,客座人员13人。固定人员中教授10人,副教授5人,13人具有博士学位, 5人正在攻读博士学位。正高职比例为55.6%,平均年龄为40.5岁,具有博士学位研究人员占72.2%。拥有1个辽宁省高校创新团队。
2人入选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百人层次,1人入选千人层次。3人入选“辽宁省高等学校优秀人才支持计划”,1人为辽宁省优秀专家,1人为沈阳市优秀专家,1人获辽宁省青年科技奖“十大英才”称号。客座人员13人,全部具有高级职称,12人获博士学位。
实验室人员多数在国家级、省市级科研项目中参加了研究工作。基本形成了以博、硕士研究生导师和中青年博士为骨干,年龄结构和学历层次结构合理的、创新能力强、学术思想端正、活跃学术队伍。
实验室争取建设成高水平、开放式的省级科技创新基地和高层次创新人才培养基地,以鲜明的研究特色在本学科领域应占领国内制高点,并成为技术理论发展与创新的主体。具有承担国家级机电产品重大科研任务的能力,是机械装备制造企业技术改造、技术创新、产品升级,以及引进技术消化吸收的重要依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