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师范大学巴蜀文化研究中心成立于1983年7月,重新组建于2000年1月, 2001年由教育部批准为部省共建的“全国高校省属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研究中心主任李诚教授。研究中心下设巴蜀文化与发展研究室、巴蜀文献与学术研究室、巴蜀民族与语言研究室等。
“中心”除常设个别管理人员、资料人员,科研方面一律实行聘任制,贯彻带课题进“中心”,课题完出“中心”的政策;人才培养方面,则将文学院的“中国古代文学”、“中国古典文献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文艺学”、“美学”,历史系的“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教育系的“教育基本理论”、“比较教育”共九个相关硕士授权点的发展规划与 “四川师范大学巴蜀文化研究中心”结合起来。依托院、系,辅之以“中心”专、兼职科研人员授课、开学术讲座,从而建立起了一个崭新的科研与科研人才培养并行不悖,左右逢源,极具活力的科研机构、科研人才培养基地。
经“四川师范大学巴蜀文化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研究,决定将“中心”的研究方向具体规划为:长期目标为,挖掘巴蜀文化数千年的历史和积淀,整理巴蜀文化数千年的历史遗存,阐扬巴蜀文明和精神;近期目标为,对目前以文献典籍和出土文物为主的文化形式进行积极的清理和研究,结合党中央开发大西部的战略决策,在精神和物质两个方面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该中心严格按教育部《普通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建设计划》和省教厅的建设标准,加强基地建设;使基地具有明显的科研优势和特色;到2005年使基地真正成为全国巴蜀文化研究的科研基地和学术研究中心,整体科研水平和参予重大决策的能力居于国内相同学科领域中的领先地位。 以“巴蜀文化研究中心”为开展科研的中心,联合校内相关科研力量,加强与国内外学术界、科研部门的联合,特别是和四川省社科院以及省政府有关部门及川、渝其他高校文科院系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将基地建设成强有力的研究实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