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如在一次集体面试中,五位同学讨论这样一个话题:“据报道,未来几年我国将投入巨资发展‘嫦娥计划’,而目前我国还存在很多贫困人口。你如何看待这种现象?”大家踊跃发言,不过大都是正面的观点;有位学生一二三四列举了登月工程的几种好处,讲了那么多,归纳起来实际只有一点。其实,这与高中政治、历史课堂上引导学生讲“官话”“套话”有很大关系;如果有学生能唱唱反调,主张国家在决策时应该关注民生,先解决贫困问题,再发展高科技,定能脱颖而出。
如果你平时反应敏捷,能够快速说出答案就不要拖延,但要思路清晰。
比如有这样一个问题:“一个本子第一页写了1,第二页写了2,第八页写了什么?”有的同学不假思索地说“是8”,这就自信过度了,你怎么知道上面是按照自然序列呢?有的同学犹豫不决,只是觉得“很难说”,那就说明和他没有充分利用第1、2页的信息。有的同学回答“可能是8”,这个答案就很好。这道题出题的初衷是考察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得是否牢固,也能看出他是否有严谨的逻辑思维能力。
④至少提前半年关注新闻。
面试中肯定少不了对时事政治和社会热点的考察,即便是对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考察,往往也是以社会热点为话题的。所以,“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是无法通过面试的,要多看新闻,关注时事政治和社会生活。
⑤要关注考官的反应。
进场前要打消紧张心理,不要把考官想象成凶神恶煞的样子,事实上他们总是亲切地、面带微笑地和你探讨一些话题。
既然是面对面地交流,就要根据考官的反应来判断取舍。如果他在微笑着点头,表示很欣赏你的回答,你不妨借题发挥;如果眼神处于游离状态,或者突然面无表情地盯着你,实际上在等你结束发言,你应该很知趣地赶紧结束当前的话题。对后一种情况,你不要心存疑虑,就像平时考试中有一道题没有做出来就放在一边一样,以平和的心态来对待小的失分,才能赢得更大的成功。
⑥要注意个人的形象。
既然是面试,个人的形象、仪表、谈吐都会影响考官对你的评判。
走路要挺胸抬头,不要慌张或两边晃动;坐姿要端正,两手平放在膝盖上,不要太轻松随意;必要时可以有手势,让肢体语言协助表情达意;眼睛要望着考官,可以短暂地低头沉思,但眼神不要飘忽不定,眼睛不要东张西望;回答问题时声音不要过轻,不要让考官听得很吃力;进场时喊“老师好”,离场时说“老师再见”;尽量面带微笑,这是自信的表现。
小提示:这些问题看似简单,但如果平时不注意,关键时刻也难免露出马脚。
仪表上,讲究整洁、干净,要符合中学生的特点,穿奇装异服总会让人感觉脑袋里面少了些什么。简单地说,就和平时在学校一样。尤其是那些注重个人外在形象的专业方面更是如此。2008年上海师范大学首届免费师范生的自主招生中,就有专家考察学生“为人师表”的仪态、表达能力、沟通能力等教师基本技能。
谈吐方面,要自信而不自傲,有个性而不张狂。不要因家境好就显出优越感。有的考生在说话中提到“我曾到某国考察”“我曾碰到过某名人”,这中“见过大世面”的优越感的流露在面试方面并不能帮助你。相反,在复旦大学的一次面试中,有一位来自南汇的女生,虽然父亲去世早,和妈妈一起生活,家境清寒,但是在面试过程中,这位同学乐观开朗,谈吐得体,全然看不出生活的困顿所留下的痕迹。她的阳光表现打动了在场的每位评委,赢得了一致的好评,顺利入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