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年9月,浙江医学院从杭州分迁部分员工、设备和图书来到温州,成立“浙江第二医学院”,“s浙江第二医学院图书馆”随之诞生。同年底,学校更名为“温州医学院”,馆名也相应改为“温州医学院图书馆”(以下简称“本馆”)。多年来,本馆围绕学校教学、科研、医疗的中心,在资源建设、读者服务、教学培训、学术科研、数字化建设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并荣获浙江省教育厅和浙江省高校图书情报工作委员会授予的“浙江省先进高校图书馆”称号。本馆现已成为学校文献信息收藏 、整理、存储和传播中心,是学校教学和科研不可或缺的强有力后盾。
馆舍情况
本馆目前建筑面积为28000平方米,分处茶山和学院路两个校区,其中茶山校区馆为主馆,位于校园教学区中心,楼高七层,设施齐全,环境优雅,设有各类书库、阅览室、检索终端座位、多媒体视听座位、阅览座位和自修座位3000多个,满足了广大师生信息获取的需要和学校未来发展的需要。
馆藏资源
本馆馆藏文献拥有丰富的纸质中、外文图书和期刊,并拥有各类数字资源,内容涉及全文期刊、文摘题录、学位论文、会议论文、百科全书、电子图书、考试学习平台、光盘镜像、视频等多种类型,共37个中外文数据库。形成了以医学为中心,兼及理、工、农、文等各门类、符合学校办学需要的馆藏体系。
学术研究
作为学术性服务部门,本馆高度重视馆员的学术研究与交流。积极围绕文献信息服务开展科研活动,近三年来,共发表论文50余篇,其中在国内核心期刊上发表24篇;完成了《图书馆馆藏资源定位技术的研究与应用》等省市级课题立项6项,《数字资源共享及可持续发展》等课题结题2项。加强与其他图书馆和信息机构的学术交流,多次举办或参与全国性、全省性和地区性学术交流会议。
信息素质教育
作为学校开展信息素质教育的重要基地,本馆承担着全校《文献检索》限制性选修课程的教学任务。每年完成研究生、本专科生、继教专升本、执业医师等近3000人的理论教学和实验上机带教任务共计600多学时;本馆重视教材建设,牵头主编了《医学信息学》等教材共3部。此外本馆还通过开设《大学生信息资源检索与利用》选修课程以及《信息资源利用》系列讲座等多种手段,对读者进行检索、获取、利用信息资源技能的培训,培养师生读者信息意识和利用文献信息的能力,为我校师生信息素质教育发挥了重要作用。
数字图书馆
2005年,本馆受浙江省教育厅委托开始承建浙江省高等教育数字图书馆(ZADL) 首批建设的五个分中心之一-----温州分中心(WADL)。该中心将作为浙南地区文献信息资源保障体系的枢纽,服务范围涵盖温州、台州、丽水三个地区的12所高校,为覆盖区高校图书馆提供人员培训、资源整合、信息传播、学术活动等一系列服务。温州分中心自成立以来,本馆紧密围绕ZADL建设的工作要求,分别在中心方案规划设计、项目体系建设、文献资源建设、技术环境支撑、服务体系建设、人才队伍培养等方面展开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随着WADL项目建设的推进,本馆的数字图书馆建设与服务将进入加速发展的时期。
自动化管理
本馆的全部业务实行计算机管理。拥有服务器42台、存储总容量120T,小型机2台,电子阅览室4个共480个机位,形成了相当完备的硬件设施基础;同时,引进汇文图书馆管理、随书光盘管理等系统,组建了较为完善的文献信息资源软件管理体系。实现了图书馆业务与管理工作的自动化、网络化和智能化,为读者利用馆藏资源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服务项目
本馆目前主要提供四大块的服务项目:一是纸质书刊外借、阅览等传统服务;二是上机上网、联机查询、数字资源访问、文献复制、影音欣赏等服务;三是更高层次的信息服务,如课题立项查新与成果鉴定、文献检索、文献传递、参考咨询等;四是为ZADL温州分中心成员馆提供资源共建共享、信息传播、人员培训、学术活动等服务。
机构设置、人员结构
图书馆由分管校领导直接领导,实行馆长负责制。设有办公室及技术部、信息部、采编部、流通部、阅览部等5个业务部门。现有工作人员61人,其中高级职称8人、中级职称28人,占总人数的58%,并有硕士7人、在读硕士2人,是一支年青化、知识化、专业化的服务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