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神经再生修复研究重点实验室于2001年获北京市教委和北京市科委批准,并正式对外开放。该实验室现有教师15人,其中教授4名,副教授5名,讲师4名,助教2名;教辅15人,高级2名,中级5名,初级7名,其他1名。自2001年以来,该实验室拥有在研课题64项,承担国家级课题12项,其中 “ 863 ” 一项, “ 973 ” 一项。总经费862.1万元,共发表论文101篇,其中在中国自然科学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68篇,SCI收录文章12篇。2001年以来有四项课题获得北京市科技进步二等奖。
本实验室具有五个分支实验室,神经结构和形态实验室:研究神经元投射及相关神经环路; 脑微透析和生化实验室:研究各种神经递质的功能及病理变化; 神经生理学实验室:研究神经元及外周神经的电生理活动; 脑基因及分子克隆实验室:克隆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及脑损伤相关基因、进行常规分子生物学实验;神经行为学实验室:制备动物模型并观察疗效及其行为学改变;神经组织工程学实验室: 培养神经干细胞结合应用人造材料制备人工神经组织。
主要的研究方向有:以帕金森病为主的神经退性行疾病的基因治疗实验研究;脑缺氧相关蛋白的功能研究 ;中枢神经系统有关部位的结构、功能研究;神经系统再生修复活性物质及组织工程的研发;神经干细胞的机制与应用;中国人老年神经疾病相关易感基因克隆筛选;神经系统内脏感觉结构和功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