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金城,男,教授,博士生导师。1963年毕业于中南大学(原中南矿冶学院)地质探矿系矿产地质及勘探专业后留校任教。1980年调入桂林冶金地质学院(现桂林理工大学),先后任地质系副主任、主任、院长助理、副院长和桂林工学院院长等职。现为桂林理工大学教授,中南大学博士生导师,桂林理工大学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桂林地质学会理事长。曾先后任《桂林工学院学报》主编及《高校地质学报》、《广西科学》、《中国有色金属学报》等学术刊物编委。
梁金城教授长期从事地质学科研和教学工作,专长于现代构造分析、显微构造与组构学、花岗岩构造学、区域构造、矿田与矿床构造、灾害构造等学科领域。上世纪70年代起参加全国南方富铁矿科研会战、赣东北铜矿会战,与袁奎荣教授一道,开创性地提出了海南岛存在海西褶皱带的新认识;80年代参与了全国显微构造与组构学科分委员会的筹建,开展对华南深断裂、韧性剪切带与金矿成矿、花岗岩定向构造成因等研究;90年代结合新一轮1:5万区域地质调查,对广西区域构造、花岗岩体侵位机制与岩浆动力学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先后提出了桂北丹洲群变基性岩的变形分解作用成因、桂东南的莲塘南渡花岗岩体的脉动走滑侵位、桂东海洋山花岗岩体穹隆加膨胀复合成因侵位等一系列新认识。在桂西南地区的地台盖层中,发现和厘定了印支燕山旋回的凭祥逆冲推覆构造,提出并研究了走滑式与逆冲式两类剪切带与金矿的关系。针对我国南方岩溶地区多发性的岩溶塌陷与滑坡,开展了灾害构造的研究。21世纪以来,结合1:25万区域地质调查,对我国华南长期存在争议的重大基础地质问题扬子陆块与华南活动带南缘(广西段)边界位置及其拼合模式开展多学科研究,提出两者沿荔蒲断裂一线为界的认识及其依据。在对桂北变质构造层中铅锌矿床的研究中,首次确定老堡铅锌矿床为MVT型矿床,是广西的一个新的找矿层位的认识。这一系列研究新成果,均被相关单位所采用,并在成果验收与评奖中受到同行专家们的高度评价,达到国内同类研究的领先水平。冶金地质学院向挂林工学院的学科转型与学科构建,并顺利通过了教育部组织的本科教学工作评价。是广西区第一批重点学科矿产普查与勘探学科的学科带头人,也是国家级精品课程《基础地质学》的主要成员。
梁金城教授积极开展国际学术交流,曾先后多次应邀赴美、澳、英、德、日、泰、缅等国进行学术访问与交流,在中、英双方的资助下,与英国南安普顿大学合作开展了对华南韧性剪切带型金矿的构造成矿机理的对比研究,与国外高校、科研及权威鉴定机构签订了多项国际教育与科研合作协议并付诸实施。
梁金城教授发表研究论著100多篇,成果5次获省、部级奖励,先后获桂林市劳动模范、广西区优秀教师、全国优秀教师等荣誉称号和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男,教授,博士生导师。1963年毕业于中南大学(原中南矿冶学院)地质探矿系矿产地质及勘探专业后留校任教。1980年调入桂林冶金地质学院(现桂林理工大学),先后任地质系副主任、主任、院长助理、副院长和桂林工学院院长等职。现为桂林理工大学教授,中南大学博士生导师,桂林理工大学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桂林地质学会理事长。曾先后任《桂林工学院学报》主编及《高校地质学报》、《广西科学》、《中国有色金属学报》等学术刊物编委。
梁金城教授长期从事地质学科研和教学工作,专长于现代构造分析、显微构造与组构学、花岗岩构造学、区域构造、矿田与矿床构造、灾害构造等学科领域。上世纪70年代起参加全国南方富铁矿科研会战、赣东北铜矿会战,与袁奎荣教授一道,开创性地提出了海南岛存在海西褶皱带的新认识;80年代参与了全国显微构造与组构学科分委员会的筹建,开展对华南深断裂、韧性剪切带与金矿成矿、花岗岩定向构造成因等研究;90年代结合新一轮1:5万区域地质调查,对广西区域构造、花岗岩体侵位机制与岩浆动力学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先后提出了桂北丹洲群变基性岩的变形分解作用成因、桂东南的莲塘南渡花岗岩体的脉动走滑侵位、桂东海洋山花岗岩体穹隆加膨胀复合成因侵位等一系列新认识。在桂西南地区的地台盖层中,发现和厘定了印支燕山旋回的凭祥逆冲推覆构造,提出并研究了走滑式与逆冲式两类剪切带与金矿的关系。针对我国南方岩溶地区多发性的岩溶塌陷与滑坡,开展了灾害构造的研究。21世纪以来,结合1:25万区域地质调查,对我国华南长期存在争议的重大基础地质问题扬子陆块与华南活动带南缘(广西段)边界位置及其拼合模式开展多学科研究,提出两者沿荔蒲断裂一线为界的认识及其依据。在对桂北变质构造层中铅锌矿床的研究中,首次确定老堡铅锌矿床为MVT型矿床,是广西的一个新的找矿层位的认识。这一系列研究新成果,均被相关单位所采用,并在成果验收与评奖中受到同行专家们的高度评价,达到国内同类研究的领先水平。
在地质教学教育改革方面,梁金城教授领导了桂林冶金地质学院向挂林工学院的学科转型与学科构建,并顺利通过了教育部组织的本科教学工作评价。是广西区第一批重点学科矿产普查与勘探学科的学科带头人,也是国家级精品课程《基础地质学》的主要成员。
梁金城教授积极开展国际学术交流,曾先后多次应邀赴美、澳、英、德、日、泰、缅等国进行学术访问与交流,在中、英双方的资助下,与英国南安普顿大学合作开展了对华南韧性剪切带型金矿的构造成矿机理的对比研究,与国外高校、科研及权威鉴定机构签订了多项国际教育与科研合作协议并付诸实施。
梁金城教授发表研究论著100多篇,成果5次获省、部级奖励,先后获桂林市劳动模范、广西区优秀教师、全国优秀教师等荣誉称号和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