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教育部出台了《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小学教师专业标准》和《中学教师专业标准》三个征求意见箱,明确了幼儿园和中小学教师专业素质的基本要求、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规范和引领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准则,强调了“学生为本、师德为先、能力为重、终身学习”理念。征求意见稿体现了教师群体应当长期坚持的基本追求,也体现了现代社会背景下教育发展对教师素质的新要求。
教师承担着引领文化、传承文明的重任,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一个人的命运、一个家庭的幸福和一个民族的未来。每一位合格教师都应坚持专业标准、恪守职业要求,为人要坚定信念,淡泊名利;为师要坚守讲台,潜心育人;为学要勤于实践,勇于创新。但在现实生活中,在形形色色的利益诱惑下,一些教师迷失了方向。有极少数教师以教谋私,搞有偿家教、推销教辅资料及其他商品;有极少数教师道德失范,有赌博、体罚和变相体罚等行为;还有极少数教师以自我为中心,偏离了教师职业底线。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教师的良好声誉。如何做一个有尊严的教师?是值得我们深思的严肃话题。
要“身正为范”。做一个有尊严的教师,首先要有“三正”:品正、心正、行政。品正就是要将个人理想与事业发展相融合,自党加强师德修养,崇教厚德、诲人不倦、甘做人梯。心正就是心有大爱,师爱应该是浸润在教师血液中的职业特质,有师爱,才有尊重和爱戴。爱得越深、越广,得到的尊重就会越多越大。一个对学生形同路人、甚至常常睥睨学生的教师,一个在课堂上老是对学生呵斥有加、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的教师,势必会遭到学生的鄙视。行政,君子有所为有所不为,守住底线,才有尊严。做人有法律道德底线,为师更应守住职业底线,追逐名利,必将丧失尊严。很难想象,一个整天想着搞有偿家教,推销资料或商品的教师;一个整天盘算如何让家长办事甚至向家长索取财物红包的教师;一个对职称、荣誉和待遇斤斤计较的教师,在学生面前还能保持教师尊严。
要“学高为师”。做一个有尊严的教师,还要有“三气”:底气、才气、勇气。当一个教师把职业仅仅当作“饭碗”,在课堂上仅仅充当简单的传声筒、解读器的时候,失去其尊严也就在所难免。教师首先要有知识的底气,马卡连柯说:“学生可以原谅老师的严厉、刻板,甚至吹毛求疵,担是不能原谅老师的不学无术”,拥有扎实的知识功底是教师站稳讲台的底气!教师首先必须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理念,不断吸纳先进文化、科学理念,以严谨务实的治学态度,提升自身素质,不断厚积为师的底气。其次要有专业的才气,才气将直接决定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影响力以及信仰度。教师才气体现的是驾驭教材、驾驭课堂、教育学生的能力。有底气、才气,更要有勇气。教育是创造性的工作,教师应不断更新教育观念,积极改革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积极探索教育教学规律,挑战自我,超越自我。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一言一语,堪为师表;一举一动,当为世范。做一个有尊严的教师,还必须强化三种意识。一是政治意识,加强对党的方针政策的理解,增强识别和抵制错误思潮的能力,在大是大非问题上能立场坚定,旗帜鲜明。二是大局意识,言行举止都要自觉维护教师形象大局。三是法制意识,自觉树立法制意识,知荣明耻,不做乱纪损德之事,不施害民违法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