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进入高三后,由于升学,就业的迫近,心里压力越来越大,于是便产生了不同程度、不同形式的心理障碍,主要表现在考试焦虑,升学和就业的担忧,与家长的关系、师生关系、同学之间的关系、交友恋爱等。这些心理障碍能使学习陷入困境,轻则断送了继续深造的良机,重则破坏了身体健康和破坏了健全的人格塑造。由于每个学生个性特征及心理素质水平的不同。因此研究学生心理障碍及表现形式,寻求最佳消除方法,便成了毕业班班主任工作的当务之急。
一、 心理障碍表现形式
1、 抑郁型
在紧张的学习中,突然成绩下降,于是自轻自贱,整日忧心忡忡,忽而怀疑教师放弃了他们,忽而恐惧同学鄙视他们,结果人为地降低了自身抱负水平和信心,随之而来的是活动能力和学习效率越发低下,造成新的挫折,形成恶性循环。
2、焦躁型
常见于感情脆弱的理想主义者,他们一心想成为群体中的佼佼者,也可能曾做过佼佼者,可在激烈的竟争中一旦出现主观实力与客观事实不谐或自我期待与人评价不符时,便焦躁不安或大脑空空,学不进,睡无眠,或消积逃避、自暴自弃。这种人虽对集体或他人无明显影响,却妨碍着自身个性发展和身心健康。
3、伪装型
常见于愚蠢而又自作聪明的投机取巧者,他们渴望金榜题名,但又厌倦艰苦的学习,眼睛看着老师,。得混就混,结果为满足空洞的虚名而扭曲了人格,这种类型有较强的隐蔽性,曝光越晚,危害越大。
4、迷惘型
因理想受搓而感到前途渺茫,失去拼搏竟争的激情,正如学生自己所言:"失败使我心灰意冷,无所事事,虚度光阴又时时刺痛我的心。"犹豫徘徊,莫衷一是。
5、进攻型
想学又安不下心,想玩又担心被人落得太远,整日生活于学与殛的煎熬之中,心浮气躁,于是,不得不以对立、迁怒等形式来发内心的烦懑,以消除内心的紧张。这一病情一般带有公开性、爆发性、盲目性等特点,虽时间不会延续很长,但影响很坏。
6愤世型
其特点为抱负宏伟,急于求成,自行其是,很少按老师的引导去学习,一旦事与愿违,便诅咒环境,嫌父母唠叨破坏了情绪,嫌老师教不得法扼杀了灵气,嫌同学张狂影响了思维。于是,排斥集体,晚来早归,甚至连续缺课,影响了个人,危害集体。以上种种不正常的心态,构成了班主任工作的重点、难点。记得有一位名人说过:"在孩子门打架的背后,有一个广阔的未被人认识的世界。"那么,我们只有感受,认识了这个世界,才能有的放失地帮助他们,从而消除心理障碍,变压力为动力、化消极为积极,顺利地走出困境,完成艰苦的学业,完善健全的人格。
二、消除心理障碍
心理障碍的种种类型,虽表现形式各不相同,但究其原因无外于两点:
(1) 紧张的学习生活,沉重的课业负担与学生心理状态的不适应。
(2) 因学生对自身的错误评价而造成的处罚反应或内罚反应,由此看来,消除心理障碍也自然从两方面入手:(1)宽松环境,减少挫折因素。(2)疏导学生,提高抗搓能力。做为高三年级班主任,必须处理好如下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