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1日下午,西安财经学院校图书馆在长安校区图书馆报告厅举办第六期“读者论坛”,西北大学学报编辑部主任、中国西部作家研究中心主任刘炜评教授应邀作《选择·精研·彻义·知行——“读书之道”漫谈》的报告。
刘炜评教授兼任陕西省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陕西省散文学会副会长、陕西省诗词学会副会长、陕西省中国现代文学学会副会长、陕西省散曲学会副会长、陕西柳青文学研究会副会长,发表学术论文、文艺评论、诗歌、散文等260余篇,出版《半通斋散文选》《半通斋诗选》《唐诗宝鉴》《高等语文》等著作、教材近10部,曾获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陕西省优秀教学成果奖、陕西省文艺批评最佳评论奖等。
商洛才子刘炜评少时喜读书,作了大学老师后,喜好日甚,家藏图书两万余册,整日侵染其中,遂也琢磨出一些读书之道。论坛上,刘炜评教授与西安财经学院师生分享了读书之道:读前要控制选择,读时需精研彻义,读后得知行合一,即读什么、怎么读以及知与行。
围绕读什么的问题,刘炜评说,读书就读经典,读前要有所控制选择。在他看来,经典总是贴着四个标签:跨行而于人类有益,有无限的可被阐释性,经历了时间和空间残酷淘汰,具有正面意义。沿此思路,他开列出《修文学者必读书目》最必读者10种,却觉得不够,又列出次必读书目25种。之所以不厌其烦将这些书目一一列出,他是希望有爱书者可按图索骥,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从而奠定自己的基本价值观念。
阅读经典,要精研而求彻义,“所谓精读,就是不要绕着读,走不下去,就停下,不要留下障碍。字、词、句、篇,层层弄清楚”,刘炜评认为,最后需达到“通其本义,察其由来,辨其正误。”对于怎么读的问题,刘炜评举出了“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他以这两句名言为例说明何为精研彻义。精研还要注重创作者的表达方式和语境,有时生活常理也助理解,他举例说:“唐代诗人贾岛因‘推敲’知名,还牵扯上了诗人韩愈,其实20年前读朱光潜的一段评论,才恍然大悟,朱光潜说,‘是推是敲,贾岛最清楚,回自己家是推,去别人处,自然是敲了’,那首诗名为《题李凝幽居》,当然只能是‘僧敲月下门’。”如此精研,让人体味的是种担风袖月、笺花抒怀的雅趣,读书之道或许就深藏其中。
刘炜评最后说,读书的最高境界是“知行合一”,知是指知识、学问,行是指实践。为了读书而读书是一种悲哀;只实践不读书,也会捉襟见肘。读书践行,知行合一,只有将“知”与“行”有机结合,才是一种完美,才能找到自己的精神组织、完成提升性的社会意义。
图书馆馆长杨太康主持报告会。报告会前,副院长吴志勇与刘炜评教授进行了亲切交流并合影留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