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5日下午, 国学专家、易道书法创始人马宝善先生来到湖北文理学院讲学,为湖北文理学院师生作了题为“关于《易经》哲学研究的若干问题”的精彩学术讲座。报告会由院长李儒寿主持,在家的校领导、孔明学院、管理学院、文学院、经济与政法学院等两百多名师生聆听了报告。
马宝善先生曾担任法制日报社副社长兼中国律师报常务副总编,现任中国行为法学会副会长、天台易道研究院院长、华夏易明书画院院长。马宝善先生长期潜心研习中国古代哲学,公开出版了《易道收藏》、《易道卦说》、《易道爻说》、《易道太极说》、《易道象数逻辑》等系列专著,在易经研究领域提出很多新思想、新观点,被多所高校或研究中心聘为顾问和国学教授,为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孜孜以求。报告会伊始,李儒寿致欢迎词,并为为马宝善先生颁发兼职教授聘书。
马宝善先生的讲座内容分五个部分。马先生首先从“一个需要”切入,谈到各国继经济、军事、科技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后所提出的一个方向问题,他认为这个方向问题需要文化来解决,而文化的精髓是哲学思想。《易经》作为“群经之首”、“三玄之冠”,是中华文化之源、之根、之精髓,研究其哲学思想是传承中华文化,实现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需要。随后他揭示了人们对《易经》认识的“两个误区”,社会层面上,并从哲学角度,对《易经》的起源进行了探究,批驳两种错误认识。第三,阐明了《易经》包涵的“三个系列”,即由符号与图系列、卦爻辞系列、十翼系列组成,三个系列是涵盖了严密象数逻辑的哲学体系。第四,解读了《易经》包含的“四个观念”,即宇宙观、自然观、世界观和人生观,分别是人类对宇宙形成原理的认识,对自然发展变化法则的认 识,对人类社会发展变化规则的认识和对个体生存发展的认识。最后,马宝善先生结合实例,道出了做人处事的“五种方法”,即辨象、析数、择时、定位和对应。
李儒寿在总结中指出,马老的讲座是历史与现实的结合,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中国文化哲学与外国文化哲学的结合,真正是独家之说,真正做到了视角独特、立意新颖、内涵丰富,使我们认识到《易经》在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地位,在现实生活中的必要性,同时为我们开 启了通向《易经》的大门,激起了研究学习《易经》的激情,为我们更好地学习了解发扬传统文化,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促进和谐世界、和谐社会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