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为我驱赶心中迷雾?
伴随着身体的发育和繁重的学习压力,中学生面临各自不同的心理负担,有时甚至超过了他们的承受能力。而这些学生大多不愿把自己的心事告诉父母、老师,而是藏在心里。久而久之,一些家长和老师无法理解的现象就在孩子们身上出现了。
世界卫生组织近年来一再明确指出:“健康不仅是没有躯体疾病、不体弱,而是一种躯体、心理和社会功能均臻良好的状态。”因此,中学生健康不仅仅是指生理、躯体方面的,还应包括心理方面的。社会急剧变革的时代,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面临诸多新问题、新挑战,需要引起社会的关注。
一个很需要帮助的人群
开学快一个月了,省会某中学高三学生小洲的心思却时常游离在书本之外。课堂上,她一遇到弄不明白的问题就十分焦躁,怀疑自己的能力;回到家里,她与父母的共同语言除了“学习”就是“重点大学”;周围亲朋“人生最关键一年”的提醒和“学习、学习、再学习”的集中营般的生活,让她觉得呼吸都有些沉重。她对这一切很难适应,多少次想发无名火,排遣这种压抑,但身为重点中学的高材生,她又不敢“越轨”,只能任由烦躁和焦虑在内心翻转。
据记者了解,中学生中存在心理问题的并不鲜见:一位学生家长最近为自己孩子逃学头疼不已。过去被认为是坏孩子的毛病,如今经常发生在他学习成绩还不错的儿子身上;一位班主任老师则为班上一名时常喜怒无常、情绪不稳的学生大伤脑筋;还有一位母亲,眼下每天为儿子挂在嘴边的那句“不想活了”而担心不已……
前不久,一省会城市抽取了1500多名中学生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其中有50%的个体心理健康状况良好,30%属基本正常范围,还有20%左右的学生低于正常水平,特别是还有3%—6%的学生存在比较严重的心理困扰。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研究员胡文俊说,这些心理健康问题主要表现为,心理承受力低,意志薄弱,缺乏自信,学习困难,考试焦虑,注意力不集中,思维贫乏,难于应付挫折,青春期闭锁等。
“今天的中学生是最烦恼的一代,也是困惑最多的一个人群。”长期从事中小学生问题研究,被广大少年儿童及父母称为“知心姐姐”的家庭教育专家卢勤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这些孩子都有梦想,但梦想常常与现实发生冲突;他们有想法,但这些想法又与成人发生矛盾;他们幻想成功,但却常常失败。”卢勤告诉人们,她切身感受到这是一个很需要帮助的人群。
其实每个孩子都不简单
看似快乐轻松的中学生,在今天这个衣食无忧、呵护备至的时代,为何成了“烦恼的一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