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是一门很有魅力的自然科学,知识点多,具有繁、乱、难的特点,涉及的知识点多而散,要求学生既有严密的逻辑推理能力,又要有理解记忆能力,具有“第二外语”之称。那么,如何掌握学习方法以学好高中化学是每位一线教师和学生都非常关心的问题。
一、课前预习
俗话说:“笨鸟先飞”,预习可以让学生提前熟悉和了解课上的内容,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新知识,因为理解和掌握新知识不是靠一次听讲就能做到的,而要通过多次强化才能达到的。通过预习可使学生上课听讲更认真,注意力更集中,因为学生在预习中发现的问题在课上通过老师的讲解,会对知识理解更深刻,提高听课接收效率。
预习可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培养主动学习的好习惯,提高了学习兴趣,为学生终生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自学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是中学生需要培养的诸多能力中的首要能力,养成了良好的自学习惯,就能使学生的学习更主动,更有创造性,更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掌握了自学能力,就掌握了打开知识宝库的一把金钥匙,就能源源不断地获取新知识,汲取新的营养。高中化学预习的具体实施方法:首先要通读教材,搞清楚课本上讲了哪些内容,要解决什么问题。其次,在通读的基础上进行细读,挖掘教材中更深一层的内容,在细读中做到“眼到、心到、手到”不仅要知道书上讲了什么,还要思考“为什么”,要对知识点进行分析和比较,对重要结论及关键字词做好标记,对存在问题做好记录,这样边读边记,边读边注,提高阅读效果,培养了自学能力。最后,在预习中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分析理解、归纳整理的能力,注意新旧知识的联系,找到预习中的重难点内容,把发现的问题带到课上,看老师如何分析,如何解决问题。这样有助于提高自己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预习和自学的实效性。
二、认真听课,做好笔记
听讲是学习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在预习的基础上听课,可使思维活跃,注意力更集中。在听讲中要紧跟老师的思路,抓住重难点,对于预习中存在的问题,更要看老师是如何分析、解决的,自己为什么没弄清楚,这样不但可以理解这部分知识,还有助于提高自己分析问题的能力。这样带着问题听课,可以变被动为主动,听课目的性更明确,注意力更集中。在听讲时也要做到手脑并用,记好听课笔记。记笔记条理要清楚有序,抓住知识的框架和重难点,特别要记的内容是知识点间的联系和例题分析思路,对于老师分析某问题的过程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要特别重视,这正是我们上课时需要培养的综合能力。
新课标下的化学课本为了能更好地培养同学们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能力,有些知识要点在现行的课本并没有写出,而是要求同学们通过一些栏目的设置,如 “交流与讨论”、 “你知道吗?”、“活动与探究”能在课堂中通过实验和探究讨论等方法加以解决,并将得出的结论和相关的知识要点认真记录下来。因此,同学们通过课前的预习,课堂中认真听讲、实验与讨论、观察与思考,认真做好课堂笔记,以备日后复习之用。如果课堂上没能很好地按照新课标的要求,认真地做好笔记,那将给同学们课后的复习带来许多烦恼。好的笔记是教科书知识的浓缩、补充和深化,是思维过程的展现与提炼。由于化学学科知识点既多又零碎、分散,所以,课堂上除了认真听课,积极思考外,还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能用自己的语言记下老师讲的重点难点知识,以及解题思路和疑惑点,以便课下复习巩固和提高。
三、及时复习,认真巩固
人的大脑记忆都存有遗忘的过程,课后及时复习,并通过一定量的习题加以巩固,是学习过程中很重要的一个环节,所以课后的复习与巩固是非常有必要的。通过课后复习,把预习的内容和老师课上所讲授的内容加以归纳、整理,是一个知识再现的过程;也是一个强化记忆的过程;更是一个是先快后慢,先多后少的过程。课后巩固不单指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而是在做作业前先把这部分内容进行复习和总结。从这些学习经验中可以看出,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预习是对知识的初步记忆,必须课后及时复习。复习越及时,遗忘越少。在复习时可先整理笔记,使老师讲课内容再现,并通过整理、归纳,使所学知识条理化、系统化。在预习、听讲、复习的基础上,对所学知识已基本掌握,但要对知识真正理解,能够灵活应用,还必须通过大量的练习加以巩固以达到一劳永逸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