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支笔,一本书,一个梦想,一个希望!
7月19日“厦大竹蜻蜓社团”在自钦楼举办了出征仪式,此次的出征已是他们第四次支教西藏,据悉活动招募时有200多人报名,最后经过层层体能训练与测试后,成为预选对员的却只有40人左右。
路途遥远艰辛
据了解他们要坐着60多个小时的火车才能到达拉萨,一个脸上还带着婴儿肥的女同学对记者说,因为要适应高原反应,她们一路都是吃泡面度过的。有些同学们因为晕车大多吐了,到拉萨后10几天洗不了澡,睡觉也只是打地铺。
梦想的坚持
当了解到“竹蜻蜓社团”的活动不被学校提倡,成员还要全程自费时,一位女学生告诉记者坚持他们行动的动力是“那里的天空很蓝,孩子们的友好,对他们好一点点,他们都会十分感恩,看着他们无邪的笑容,都值了。而且孩子们也很需要我们。”
竹蜻蜓的由来
竹蜻蜓,源于机器猫里的哆啦A梦,意喻着放飞,自由与梦想,而这也正是厦门大学“竹蜻蜓社团”命名的由来之处。
关于“厦大竹蜻蜓社团”,校园里还流传着这么一个美丽的故事。故事中一个厦大的女学生在西藏登山的时候,遇到那里的一个放牛娃,大概13、4岁的样子,这个年龄的孩子理应在学校里享受义务教育,享受快乐的童年,同时憧憬着自己美好的未来,比如当英雄,当超人。可是当这个女学生问孩子长大了后想干什么的时候,孩子毫不含糊的回答说:放牛。这简短的两个字与孩子那明亮无邪的双眸刺痛了女学生的心,当她回到厦门大学的时候,便自发组织带队成立了去西藏的支教实践队。
据悉此次“厦大竹蜻蜓社团”支教西藏活动得到了厦门市慈善总会彩虹基金与艾弗森体育用品公司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