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宗教历史文化研究中心的前身为赣西民俗文化研究所。赣西民俗文化研究所成立于2005年11月,是由宜春学院有志于从事赣西地方历史与文化研究的老师组建的研究团队,直属于学校,为独立的科研机构,有专门的研究人员。2008年底学校进行机构整合与精简及人员变动,研究所下挂于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2010年赣西民俗文化研究所改为现名,并成为宜春学院农村社会事业研究中心的四大研究方向之一。依托江西宗教历史文化研究中心,宜春学院校级特色学科《专门史》于2012年获批建立,于2012年成立的宜春学院宜春地方文化研究中心的两大支撑研究所(即宜春地方宗教文化研究所与宜春地方历史文化研究所)也以江西宗教历史文化研究中心成员为基础。
江西宗教历史文化研究中心,是宜春学院最早从事地方历史、宗教、民俗、文化的综合性研究机构。研究中心有自己的办公室与资料室;有从事地方历史、宗教、民俗、文化调查的基本设施,如数码相机、摄像机、录音笔、电脑、复印打印一体机、扫描仪。资料室储藏了数千本历史、民俗、社会、宗教方面的图书资料与民间资料。
江西宗教历史文化研究中心以从事江西的地方历史、地方宗教、地方民俗、区域文化为研究内容,重点关注江西的民间宗教信仰、村落社会历史、地方特色文化、传统农耕与集贸经济,故而形成以下3个研究方向:江湖禅宗与江西佛教研究、江西道教与民间宗教研究、宗教经济与宗教传播研究。
从2005年底建立赣西民俗文化研究所以来,中心在地方宗教信仰、宗教传播与经济、江湖禅宗、地方历史与民俗文化等领域取得了可喜成绩,先后申报到两个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课题、1个教育部课题、5个江西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5个江西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课题、3个江西省教育厅高校人文重点研究基地招标课题,还有很多市级与校级课题等,总数不下三十余项,获得课题经费几十万,发表学术著作两本、论文数十篇。
江西宗教历史文化研究中心的成立,得到了国际著名汉学家、客家研究专家劳格文先生的指导与帮助。由劳格文先生主编的“客家传统社会研究丛书”也以江西宗教历史文化研究中心为储藏基地。江西宗教历史文化研究中心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学术交流。赣西民俗文化研究所曾于2010年7月中旬与香港中文大学联合组织两地三岸民间信仰国际学术研讨会“普庵禅师与地方宗教仪式学术研讨会”,来自香港、台湾、马来西亚以及大陆的从事普庵信仰研究的学者参加会议。江西宗教历史文化研究中心与香港中文大学宗教系建立了密切的学术联系,共同从事赣西传统社会、宗教与文化研究。江西宗教历史文化研究中心鼓励与支持研究所成员参加国际与国内学术交流。
江西宗教历史文化研究中心建立后,开展了赣西历史、宗教、民俗、文化的广泛调查,研究地域范围包括宜春市、萍乡市、新余市、浏阳县、修水、安福等大赣西区域范围。研究中心与宜春市史志办公室、万载县、铜鼓县、宜丰县、袁州区的史志与文化部门建立过较广泛联系。研究中心还在万载康乐镇设立万载工作站。
江西宗教历史文化研究中心以获得的国家社会基金课题、省社科基金课题、省教育厅课题、市级与校级课题为中心,将在江西宗教传播、赣西民间宗教信仰、赣西农村傩文化、村落历史文化、区域民国史、赣西北客家移民社会与文化、赣西传统农耕经济与集贸经济等领域展开学术调查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