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古典诗词中的“空”字_棋牌完整版游戏官方网站 |中国棋牌完整版游戏官方网站 - 线上棋牌平台官方版 
hk星空体育

浅谈古典诗词中的“空”字

中国棋牌完整版游戏官方网站

一:空可空,非常空

道行很高的诗人,他的最高境界就是无意为诗。庄子云: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淡泊名利的人,把自己融入自然,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这就是所谓的“空可空”,然而一个人既然是人,就不可忘之于情,就是庄子也否定不了的。但诗人们擅长在某一时段,在某一桃源之地沉静下来,写他们的无意之诗,使诗达到闲适恬静的曲径通幽之境,这就是所谓的“非常空”。

空的出现,自然会使人想到大自然大宇宙的旷远深邃,是诗人灵感的感官物。“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刘禹锡《秋词》),这样的晴空万里,使人诗情大发给人一种乐观向上的豪气。“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李白对于碧空的印象却是怅惘与依依不舍的留恋。

也许有人似乎能做到“非常空”的境界,逃避世俗融入自然便是这一种。“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王维《山居秋暝》),雨后的静谧的深山,用“空”字来描述,目的是用来渲染自己对浣女和渔舟一样的生活的羡慕,抒发了王维对世外桃源般的自然之景的喜爱,这“空”字另有所指,真是空山不空啊。他的“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也有异曲同工之妙。“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迷于佛,自己就融入自然让自己进入角色,使“空”成为施情物,拟人化地写出了自然之景能使人消除杂念的清幽境界。我想,他们都不能算是“纯空”的人。一座山,一片水,在诗人的眼里,不是山水,是空灵不尽之境,是带情的灵气所在。“霜露熊升树,林空鹿饮溪”(梅晓臣《鲁山山行》),动物的悠闲自在,在今天一个正在紧张施工的城市和正在林毁水失的农村是看不见的。现在的诗人构造的是乌托邦式的天空,是一颗无家可归的灵魂。同样我们沿着古诗回到开始的地方,我们的灵魂会得到升华的。于是我联想到读幼儿班的儿子,他为什么就对蔚蓝的天空就是没有感觉呢。因为天空被高层建筑挡住了,空也真是“非常空”了,没有让人感官的天空,他们自然不会想到隐藏在天空周围的许多词:大雁、雄鹰、白云、雾霭、朝阳、圆月……,也不能理解“水光潋艳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的美感。到如今恐怕像王维这等咏空的老手,也难写出一句空字类的诗来。

现在,要体会空字类的诗,你必须睁开眼睛,重新给空下过定义。

二:空犹孤独,空即是有,有还是空

空犹孤独,它埋葬着一大片一大片忠骨。在我看来,空有时候就是孤独和英雄无用武之地的代名词。这种孤独不能随意谈论,否则它的魅力就越发孤独了。诗人在悲叹“空”,其实是在感叹自己有,一生有才却壮志未酬,到头来还是空。这就是所谓“空即是有,有即是空”。“我们在许多人物的著作中,分享过那深不可测的孤独。但他们不是谈论自己的孤独,只是坚守自己的命运。而我自命孤独,不过是寂寞罢了。”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陆游《书愤》),“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陆游《示儿》),我不嫌麻烦地写出诗的出处,目的是为了提炼他们的精神时,不致于落空。陆游的空是悲愤的,又是满怀期盼的,你能说他的空,空了吗?不是,这是孤独的提炼,孤独的升华,孤独的深刻。“和戎诏下十五年,将军不战空临边。……笛里谁知壮士心,沙头空照征人骨。”(陆游《关山月》),当他在等待中渴望有朝一日能施展报负时,便被那抱负切掉一空;当他在铁马冰河中纵马驰骋时,便被那驰骋洗劫一空;因为整个朝政都使他孤独。

任何生命个体都不可能摆脱空的孤独,这是生命的痛苦,又是社会赋予人的尊严,是孤独的独创,孤独的放逐,孤独的迸发。“屈原词赋悬日月,楚王台榭空山丘。”(李白《江上吟》),李白是理解屈原的,如果没有空山丘的同感,哪能把屈原的词赋歌颂到悬日月的地步呢!屈原的遭遇不必细说,我们有时还是把孤独以纪念的方式向屈原诉说啊!“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李白《登金陵凤凰台》),“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崔颢《黄鹤楼》),凤凰黄鹤在楼台,辉煌而美丽,但它们都不见了,过去的犹如大江奔流,白云悠悠。人的一生,时光易逝,岁月不倒流,历史沧桑令人感慨。而历史正是给我们一代一代的人无限的孤独,有人因之受害,有人因之受益。我在想,空有时可能就是人类孤独的价值所在。

“老眼平生空四海,赖有高楼白尺,看浩荡、千崖秋色。白发书生神州泪,尽凄凉不向牛山滴。”(刘克庄《贺新郎》),孤独者之所以能够孤独下去,并非因为他自己甘于绝望,而是不忍心于凄凉,人的忧患等不来辉煌的结果,白发书生怎能不流泪呢。杜甫的官没有多大,甚至可以说不算官,但他还是想把自己所学施展施展,无奈国家动乱,民不聊生,空有一腔热血。他自己如此,追怀别人亦如此,他在《蜀相》中写诸葛武侯祠感叹“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碧草映阶,黄鹂隔叶,本是一种赏心悦目的景象,但黄鹂叫得那么动听,可有谁听呢?这一“空”字写得特妙,使人油然而生惆怅的感物怀人之意。

“水军东下本雄图,千里长江隘舳舻。诸葛心中空有汉,曹瞒眼里已无吴。兵销炬影东风猛,梦断箫声夜月孤。过此不堪回首处,荒矾鸥鸟满烟芜。”(杜庠《赤壁》),“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山国演义》开篇语),历史形而上地赋予我们这种沧桑的结论,使我们看了《三国演义》后,人似乎一步一步被抽空血液,最后全身冰凉,这个过程不仅是叹息,而是读完作品后的长久孤独。

我们回顾历史,如果只是抱着“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的历史观去审视,那就显得太没人性了。要从人文的角度深入当事者的内心,才能在历史的长空中共鸣。谁愿意悲愤地陷入孤独呢?即使孤独能使一颗颗善良的心显得卓越不凡,我也愿意他们不再孤独。没有办法,他们以孤独者的身份走了,要重新提起他们,是一件既骄傲又痛苦的事。他们作品中的人事景情是一两个字能说清的么?昏君暴君,苦民难民,是一个孤独者不能平衡掉的。劳役中“万里不知人半死,三山空见草长生。”(林景熙《读秦记》),人半死了,三山的草长得高高的,视而不见。何况孟姜女一家呢? 孟姜女哭倒万里长城的故事在审美中杰出了,但这真是我们希望发生和看到的故事么?

元和六年刘禹锡被罢官,与白居易相会于扬州,路经南京时,漫游于这六朝古都。眼见大兴土木的都城已残破,联想到敬宗皇帝沉溺声色,游乐无度,国事日非,感慨万千,于是吊古伤今,写下了“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刘禹锡《石头城》),是啊,沧桑巨变,故国已废,繁华已歇。潮来潮去,拍打空城,更显寂寞。如此说来“空”字是对六朝灭亡和国运衰微的感叹,但他的心里还是有所寄托的,希望当朝统治者能有前车之鉴。

成为空城自然使有爱国精神的人有“黍离”之悲,尤其是征战常使人家破人亡,情魂俱断,悲怆于胸。“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姜夔《扬州慢》)——到了黄昏,凄清的号角声随寒风在空城飘荡。“空城”渲染出凄凉冷落的气氛,与扬州名都形成了强烈的反差。姜夔厌恶战争,李颀也不例外,“年年战骨埋荒外,空见蒲桃入汉家。”(李颀《古从军行》)———连年征战,许多战士身丧边地,换来的只不过是葡萄移植到中国而已,“空见”写出了拿战士的生命换取虚荣的愤慨。从人道的角度讲,这些诗人的“空”,除了有忧患意识外,更多的具有人情味。平民百姓苦啊,君王贵妃也不例外,“马嵬坡下泥土中,不见玉颜空死处。”(白居易《长恨歌》),爱情本没有什么过错,那么多人认为杨贵妃是祸害,但杨贵妃死了,也没有换来唐朝的兴盛。玉颜空死啊,诗人用“空”字来表达世人对人性的戕害。

中国棋牌完整版游戏官方网站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