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字在善良的人群里,往往引起人们的尊敬,得到人们的宽容。激发人们的同情。欣赏古人的作品时,我只希望与他们厮守在一起,以此来保住自己不陷入长久的悲绝。
三:为空消得人憔悴
往事如诗,“孤灯欲明思欲绝,卷帏望月空长叹。”(李白《长相思》)。多少回读诗,情到深处,憔悴很多。有多少帝王将相凡夫俗子为情所累,为情所伤。
“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李白《菩萨蛮》)。一处相思,两处闲愁,不知是思妇盼夫归,还是丈夫思家思妻,一个“空伫立”就让人憔悴不少。
杨贵妃死后,唐明皇的苦思已尽在“空”中,“马嵬坡下泥土中,不见玉颜空死处。”(白居易《长恨歌》),上文已经说过,这里不再多说。
“拂了一身还满”、“离恨恰如春草”的李后主降宋之后,从一国之君沦为阶下囚,从生活到思想都有了极大的变化。他朝夕以泪洗面,一景一物,触目生悲,遂于今昔盛衰的对比、伤春悲秋的吟咏之中倾诉故土之思、亡国之恨。其情其思,凄切动人,千载之下引人魂动。虽然他被奉为宋词的开山祖师,但他完全是在“往事已成空”(李煜《子夜歌》)的憔悴中度过的。因为“几曾识干戈?”而空;因为“梦里不知身是客”而空;因为“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而空。读李煜,我在他的天荒地老的巨变中,感觉到他精神和物质生活跌落的反差之大,是常人难以遭遇的。李煜的词把空间聚于愁恨,把时间凝于无奈。“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李煜《乌夜啼》),不过寻常话语,而能在伤春惜花中抒发家国之痛,用朝夕风雨象征凄苦孤危的心情和处境。“一片芳心千万绪,人间没个安排处”(李煜《蝶恋花》),这样的空,概括了古往今来多少爱国的仁人志士的亡国之恨。所以说,古人的空,留给我们的并不是空,而是多愁善感和意境深远的诗的形象。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邑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陆游《钗头凤》),陆游与唐婉的爱情在他母亲的阻扰之下,已到了相见时难别亦难的地步,“人空瘦”的“空”字是泪已干的具体写照。
“不知魂已断,空有梦相随。除却天边月,没人知。”(韦庄《女冠子》其一)。思乡怀人,月挂天边,形影相吊,孤寂难熬,魂牵梦绕没人知晓,徒有而已,空得让人形容枯槁,此乃枯坐静待之空。也有坐得泪流满面的,“泪湿阑干花著露,愁到眉峰碧聚。此恨平分取,更无言,语空相觑。”(毛滂《惜分飞》)。默默无语两泪流,泪湿阑干在古人的笔下本不足为怪,花著露就值几分同情了,更何况愁而无语,相互对看,着一“空”字,境界全出。
“平生不会相思,才会相思,便害相思。身似浮云,心若飞絮,气若游丝。空有一缕余香在此,盼千金游子何之。证候来时,正是何时?灯半昏时,月半明时。”(徐再思《蟾宫曲·春情》)。少女初恋,她通宵不眠,直到灯火昏暗、月色朦胧之时,还是思潮起伏,恋情难舍。她的身子像浮云一样无所依靠,坐卧不安;心思像柳絮一样迷乱,随风飘荡。本已气息奄奄,再作一“空”字,使人伤心之极。充分体现了少女一腔真挚哀绝的情愫。
“蛮娘吟弄满寒空,九山静绿泪花红。”(李贺《湘妃》)。蛮娘寻舜处泪滴湘竹,长空万里皆是悲寒,九华山的映山红都因泪血所染,当然也有表示哀悼的白色。但这是这样一种深情啊,这“空”空得太广,真有愁思千里相思万里的味道。
概而言之:“空”这一个情字了得
当你觉得你所爱的人,人未变而性格变得不可理喻时,你的心情就会一落千丈,空空的,受不了。这说明“空”字是有情的,尽管“空”它有时是以“无情”的诗意出现的。但是如果你去读一读古人的离情愁思、时光易逝、物是人非、怀古伤今之作,你就会懂得:“空”这一个情字了得!
“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温庭筠《更漏子》)。这首词写一位年轻女性的离情愁思,雨滴梧桐,原本普通之至,可是一经词人点明“空阶滴到明”,就有物在人不在的孤寂,也写出了秋雨的无情,从另一角度来说,人就更有情了。
“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无情最是台前柳,依旧烟笼十里堤。”(韦庄《台城》)。韦庄置身于日趋衰败的晚唐时期,他来到六朝旧都金陵,徘徊于往昔的政治中心,如今已荒废的台城,自不免怀古伤今,分外惆怅。在春雨霏霏江草长齐无人理弄名城遗址,人听到鸟叫感觉六朝恍惚如梦一般,这主要是从一个“空”字表现出来的,鸟声再好听,但无人理会,可见此地已萧条冷落之极。“空”与后两句中的“无情”“依旧”一起,造成了诗人有情物无情的巨大反差,取得了非同寻常的艺术效果。
“美人自刎乌江岸,战火曾烧赤壁山,将军空老玉门关。伤心秦汉,生民涂炭,读书人一声长叹。”(张可久《卖花声·怀古》)。前三句排比叙事:虞姬刎乌江;孙刘赤壁功曹;班超年迈守边。重点是写后一事,一个书生投笔从戎,功成而名不就,令人长叹而泪下。“空老!”,更让报国无门的书生们,在生灵涂炭之时,独怆然而泪下,长叹声里,贯穿了古今多少忧患的话题!“远送从此别,青山空复情。几时杯重把?昨夜月同行。”(杜甫《奉济驿重送严公四韵》)。严公与杜甫相知甚深,曾在经济上接济过杜甫。唐代宗即位后,召严公入朝,杜甫送了一程又一程,直到二百里外的奉济驿才分手。我认为“空”字此诗的诗眼,如果我们深入体验诗人其时的心情,我们就会知道盘旋于诗人胸中的是“送君千里,终有一别”的念头,把这个念头诗化后,方能破空而入,动人心旌。只有读懂了“空”,才能显出“昨夜”的绵绵深情,才能懂得诗人的良苦用心。
“雁南征兮欲寄边声,雁北归兮为得汉音。雁飞高兮邈难寻,空断肠兮思喑喑,攒眉向月兮抚雅琴,五冷冷兮意弥深。”(蔡文姬《胡笳十八拍》)。蔡文姬置身于荒野草原之中,仰望蓝天,多么盼望春天的南飞的大雁捎回她边地的心声,秋季倍返的大雁带回故土熟悉的乡音,遗憾的是大雁高飞远翔,转瞬间杳无踪影,只留下自己肠断泪流,对月抚琴……,“空”字恰到好处地写出思念孤独的内心感受。
1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2“多少蓬莱旧事,空回首、烟霭纷纷。斜阳外,寒鸦数点,流水绕孤村。”(秦观《满庭芳》)。3“晚日金陵异草平,落霞明,水无情。六代繁华,暗逐逝波声。空有姑苏台上月,如西子镜照江城。”(欧阳炯《 江城子》。4“恨春去,不与人期。弄夜色、空余满地梨花雪。”(周邦彦《浪淘沙慢》)。
这些深情绵邈的诗人,对自己在尘世的感悟,不可谓之不透彻。然而当我们反复吟诵品读之后,就会发现,他们对于人生痛苦的体验,在精神实质上都有不谋而合之处,其中最明显的是有求皆苦。李商隐的沧桑变故,秦观的旧事回首,欧阳炯的怀古伤今,周邦彦的伤春余恨,全都在“空“字中让人了悟。
佛法常说空及不空两方面,与古诗词中的人性感悟有许多相似之处。空者是无我,独善自身,不空者是济世,常多痛苦。在无我的境界下,努力济世,是空而不空。今天我写这篇文章,除了对古诗词有所小悟外,实际上也在探索一定的生活方式。佳人,美景,陨落于无常,除非将时光截流,才能避免无常的惨象。反过来,花开有花开的风情,花残有花残的韵致,只有热爱美幻想美的人,才有闲情写这些带有“空“字的香韵袅袅的诗歌。悲剧性的东西,常能深化人生的内涵,才能升华诗的意境。空与不空,情与不情,谈与不谈意义不大,就此收笔,姑且看作是喝了一杯“诗下醉”的名酒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