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教育家孔子曾做过如下的论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他认为教学过程应该是这样的:学生需要自己对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在思维受阻的时候,老师给予必要的引导启发,帮助同学解决问题,从而使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举一反三的学习效果。这就是我国对于启发式教育最早的论述。
时过千年,这种启发式的教学方法,对于当前教学依然有着重要意义。新课标一个显著特点是注重学生的能力培养,启发式教学法中,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则起主导的作用。学生需要主动思考、积极探索、沟通表达、分析综合,其综合素质将得到全面的提升。温总理曾指出:在现在的教育中,要注重启发式教育,把学、思、知、行结合起来。因此,启发式教学法在我国高中教学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但从实际的应用效果来看,目前启发式教学过程中还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问题一:缺乏形象的生物情景设计
《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要求教师创设适当的问题情境,鼓励学生发现生物的规律和问题解决的途径,使他们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作为一个基础性学科,生物学科的许多内容都有其自身的生活背景,源于自然,知识性与趣味性并存,是其一大特点。特别是高中生物的教学内容很多都是对生活中一些常见现象的总结,比如植物光合作用部分系统的介绍了植物光合作用的结构基础、光合作用过程、光合作用在自然界的意义;生殖遗传部分从DNA交叉重组的角度出发,介绍了遗传的基本过程和特征。这些内容都和我们的生活实际息息相关。
生物情景设计是启发式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基于教学目标,巧妙的将现实生活和生物知识结合起来,构建形象生动的生物情景,可以有效的吸引同学们的注意,通过对这些生活现象的分析,让同学们主动发现问题,是启发式教学一个关键环节。然而,当前高中生物教学中往往缺乏生物情景的设计或者情景过于生硬,不能很好的和生物知识融合统一。
问题二:缺乏合理的关键问题引导
当前启发式教学中,一个严重误区就是错误地认为启发式教学等同于老师提问、学生回答。一些老师错误的认为课堂提问的次数和学生回答的效果代表了启发式教学的实行效益。正是由于这种认识上的错误,导致课堂成为了简单的满堂提问回答的形式,没能取得应有的效益。
提问是启发式教学的重要手段。但是在启发式教学中提问需要注意一下两个方面:1、提问的主体不仅仅是老师,更多的问题应该是学生通过对生物情景的分析,主动发现的;2、教师的提问应该具有引导性,是在学生对问题分析思维受阻时关键环节的点拨,目的在于启迪学生思维,帮助他理清分析过程中存在的盲区。
问题三:缺乏深入的思维过程分析
启发式教学法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强调学生主动分析、思考解决问题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需要自己发现问题,提出假设,探索分析,总结归纳。通过这个过程的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将得到有效地提升,从而实现孔子所谓的“举一隅而反三隅”的效果。
但是在目前的教学中,教师往往对问题已经有了一个预设的答案。很多老师期望的只是学生能够得到这个预期的答案,对学生的分析过程并没有认真细致的进行分析。重思维结果、轻思维过程,缺乏深入的思维过程分析,成为当前启发式教育中存在一个重要弊端。
问题四:缺乏系统的知识架构总结
系统的知识框架总结是启发式教学的关键组成部分。通过分析思考等方面的锻炼,学生对教学内容有了深入的理解,但是往往缺乏全面的把握,特别是需要对整个知识体系框架有完整的把握。因此,需要教师帮助学生对讲述的内容进行再归纳、再总结,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确保教学目标的有效实现。
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忽略了对课堂讲述内容的整体总结,帮助同学构建起完整的知识体系框架。
以上问题的解决,一方面有赖于教师教学理念、教学方法上的提升,另一个方面需要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索习惯。学生作为启发式教学的主体,其主动探索习惯的培养更为重要。根据笔者实际教学经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特别注意以下几个方面对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具有很重要的影响。
1、充分利用先进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
在启发式教学中,如果能充分利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可以有效的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多媒体设备、生物学实验等都能有效的吸引学生们的注意、提高其学习兴趣。在讲述生态系统部分内容时,利用多媒体设备带领同学们观看“人与自然”节目,让同学们了解北极冰原上的自然生态,不仅让同学们对生态圈等概念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同时,还能培养学生们爱护自然环境的意识。在讲述植物光合作用部分内容时,利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结构,观看植物光合作用介绍片,能让学生对所学内容有更深刻的理解和更形象的认识,从而激发其探索欲望。
2、灵活的教学形式,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
在启发式教学中,采用灵活的教学形式,能有效的提升学生们的主动性。在介绍生态系统内容时,带同学带植物园踏青,实际了解我们的生活环境;采用小组讨论的形式,让同学们相互讨论,总结植物细胞中各部分结构的作用;采用辩论赛的形式,辩论细菌、病毒对人类社会的利弊。在这个过程中,课堂气氛得到了很大的改变,学生成为了学习的主体,在讨论中,他们主动思考,为了取得辩论的胜利,他们主动学习。通过这个过程,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断加强。
3、循序渐进、耐心细致的教学态度,培养学生综合分析能力
在启发式教学中,教师需要特别注意对待同学的态度,特别在启发式教学实施之初,由于学生尚未形成积极思考的习惯,往往出现“不配合老师”的现象。教师需要耐心细致的启发学生、循序渐进的引导学生。
启发式教学法是一项需要长期培养、不断完善的教学过程。在当前新课标下,学生能力培养成为教学活动的一个重要目标。采用启发式的教学方法,学生需要主动探索发现,教师则侧重于引导,更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
贵阳市第二十五中学 李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