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朗读训练,就是学生利用课堂、早读、自学时间,在老师的引导下大声朗读英语课文。英语朗读训练在中学英语教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是英语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在长期的英语教学实践中,我感受到了它的重要性,现列举一二与同行共同商讨.
首先,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英语成绩不好的同学几乎都不会朗读,他们发音不准,单词的拼读都十分困难,更不用说课文的流利朗读,和合适的句群停顿。长期进行大量的反复的朗读训练,特别是大声英语朗读英语课文,对于打破学生学习英语的心理障碍,有着事半功倍的功效。为此,我曾经做过实验。320班学生王潇在刚升入高一时,我发现她的发音不标准,看不懂音标。后来,我坚持每天领读她十分钟,然后给她分配一个段落,第二天再读给我听,坚持了一个月后,她认识了音标,单词读准了,课文朗读流利了,英语成绩也就提高了,现在朗读已经成为她学英语的习惯。
然后,我开始查阅朗读对于学习语言的理论依据。朗读是记忆的基础。朗读的过程要经过:准确地识度读单词,再通过视觉神经传到大脑神经中枢,大脑神经中枢指挥发音系统准确地发出语音,在连贯的、系统的、成篇的、不间断地识记朗读中,视觉准确捕捉单词的 能力,视觉神经准确、迅速的传导能力,人脑神经系统对发音系统的调空能力等,均得到扎扎实实的培养和提高。朗读训练,对学生的四种英语基本能力,即听、说、读、写的综合运用能力的形成和提高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长期的朗读训练过程中,在不断的大量的听觉刺激的作用下,学生的大脑会不自觉的建立起一套英语的声音信号系统。在笔者十余年的中学英语的教学实践中,听到的最多的就是诸如“英语难学”“我学不会英语”之类的言论。由此可见,很多中学生在学习英语方面存在着严重的畏难情绪。这种消极思想直接削弱和打击了中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信心。相当数量的中学生甚至因此而放弃了学习英语的努力.怎样消除这一消极现象,帮助中学生从根本上克服学习英语的心理障碍,是一个重要而又刻不容缓的大问题。而进行英语朗读训练不失为一中简单易行且行之有效的好办法。经过训练,学生能够熟练、流利地朗读英语课文,这就会给他们“我们也会英语”的成功的感觉,树立并增强他们学习英语的自信心,激发他们进一步学习英语的强烈兴趣和愿望。使他们在学习英语的道路上一直走下去,从而达到提升英语整体教学水平的目的。
朗读是阅读的形式之一,进行朗读训练,必然会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需要注意的是,朗读训练一定要和默读、速读等其他形式的阅读训练结合进行。否则,学生将会养成一字一字阅读的不良习惯,限制学生阅读速度的提高和理解能力的培养。
随着朗读训练的持久和深入进行,学生将会积累大量的英语词句,养成英语思维的习惯,并具有一定的语言感知能力和语言想象力。在此基础上,学生用书面英语表达思想时,就会意在笔先,下笔如有神了。
进行朗读训练时,应该注意以下问题:1、学生在朗读英语课文时,一定要大声朗读。否则,就不能起到应有的作用。2一定要长期坚持。浅尝辄止,一曝十寒,将一事无成。3、语言语调应尽可能标准。注意重读、连读、不完全爆破等英语朗读的特点和难点。4、尽量跟磁带朗读。5、朗读材料可以是教材,也可以是学生手中阅读理解的阅读材料,高三学生可以朗读完型填空。
总之,英语朗读训练在中学英语教学中的地位非常突出,作用十分重要,是中学英语教学的一种不可或缺的教学手段。作为一名英语教师,一定要充分利用这一教学手段,不断提高英语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