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惠州学院有一个电子功能材料研究及科技创新团队,该团队成立于2010年,由来自惠州学院电子科学系、计算机科学系、化学工程系的120多名学生组成。在惠州学院电子科学系多位老师的指导下,先后参与了9项国家、省、市课题以及企业合作项目研究;获得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二等奖2次,申报专利5项,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科研兴趣,挖掘了学生的创新潜能。
“你们用的都是很传统的方法去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能不能换种思维方式,独辟蹊径……”在惠州学院电子科学系的办公室里,3名学生围着老师龚伟平,正在探讨一个科研项目的攻关难题。惠州学院电子功能材料研究及科技创新团队正是在龚伟平的牵头下成立的。
谈起成立该创新团队的初衷,龚伟平表示,希望带动有创新意识、有科研兴趣的学生参与老师的科研课题及参加全国全省的节能减排赛事等,探讨创新、创意理念如何付诸实践,做出科研成品,在实践中磨炼学生,培养创新性人才。
据了解,不论是搞科研开发还是学生参加竞赛,这个团队的成员会聚在一起展开头脑风暴式讨论,集思广益,而龚伟平则会从专业角度为大家梳理思路,并加以引导。
短短5年间,该团队硕果累累。2011年,陈天海等参加第四届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作品“过剩水压利用系统”获得二等奖;2014年,苏惠萍参加大学生创新实验项目,开展的“基于太阳能热水器的节水制冷系统”研究获得省级大学生创新实验项目立项;团队的科研项目“宽温低损耗MnZn铁氧体制备新工艺”获得惠州市科学技术奖科技进步类二等奖,该项目解决了惠州市一家企业存在的铁氧体材料烧结温度高、性能不稳定问题。(记者:王品端 通讯员:胡萍 钟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