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作物生产实验教学中心依托于沈阳农业大学农学院。沈阳农业大学农学院的农学专业历史悠久,其发展的起点为1938年创建的上海复旦大学农学院,1952年全国高等学校院系调整后,该专业并入当时的沈阳农学院,经过70年的建设与发展,本专业已经拥有“作物学”博士后流动站1个;“作物学”一级学科1个;“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作物遗传育种”、“作物生物技术”、“持续发展与推广学”博士点学科4个;其中“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学科是首批国家级重点学科和辽宁省重点建设的十大学科之一,“作物遗传育种”学科是辽宁省重点学科。
农学专业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实验教学是本专业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进入21世纪,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科技创新步伐的加快,农学专业对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创造性的培养更显重要,而实验教学则是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启发学生科学思维和丰富创造力的重要手段。近年来,沈阳农业大学农学专业在实施拓宽专业、夯实基础的人才培养方面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在实验教学方面尚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如何搞好实验教学,国内外在认识和实践上不尽一致,尚无一个可遵循的模式。为了培养适应农业现代化发展需要的高科技农业人才,2006年,农学院以“农学基础实验室”、“农学专业综合实验室”、“作物生理生态与遗传育种农业部重点开放实验室”等具有多年历史的实验室为基础,成立了“粮食作物生产实验教学中心”,目的是以粮食作物为对象,引导和培养学生通过田间和室内的实验与研究,增加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锻炼和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为保证国家粮食安全培养了高素质的综合型人才并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撑。2008年,“粮食作物生产实验教学中心”被辽宁省教育厅评为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为了适应新时期人才培养的需要,本中心加大了投入,购置大量的先进仪器,如241-FOSS谷物品质分析仪、Z-5000型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LI-6400光合系统分析仪、PCR分子扩增仪等。增加了实验室面积,中心的实验室面积已达10600平方米;在校内原有教学实验基地的基础上又建立了5个校外教学实习基地。同时对实验课程的内容进行了优化,构建了以提高本科生综合素质为目标,“一体化、多层次”的实验教学课程体系,实验课在田间和室内各占一半。在人员配置方面,安排知名教授进中心指导本科生的实验课。目前本中心有57名成员,其中教授19人,副教授22人,高级实验师3人,讲师9人,助研1人,实验师3人;面向全校11个专业开设实验课程22门,实验项目186个,实验学生人数3026名/年,实验人时数6.2万/年,同时每年还承担80多名博士研究生、270多名硕士研究生的实验教学任务。近五年来,先后完成国家和省部级研究项目90项,研究成果达到国际领先水平3项,国际先进水平12项,国内领先水平45项,15项成果获国家及省部级科技进步奖。
学校和学院非常重视中心的建设,实行校、院共管,统筹安排,资源共享。几年来累计投入经费1100万元。经过全体专、兼职人员的共同努力,中心得到了快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