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而陶瓷是中华文化的象征,历史上,从来没有哪个行当像瓷器这样涵盖了这样多的内容:政治、经济、文化、科技、人文、道法,也没有哪一种艺术品像陶瓷本身涉及这么多的审美范畴。将齐鲁文化的特点反映到陶瓷上使其审美通性结合在一起,有利于传承瓷器艺术和齐鲁文化双重绚烂,有利于展示齐鲁文化的博大精深,并创新地开辟了一个新型的文化产业,具有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定能促进齐鲁文化的繁荣和谐。
中国陶瓷以其独特的魅力远播海内外,成为世界文化艺术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齐鲁文化,确切地说,不是一种单一的文化,而是齐文化和鲁文化的融合。春秋时期的鲁国,产生了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学说,而东临滨海的齐国却吸收了当地土著文化(东夷文化)并加以发展。两种古老文化存在差异,相对来说,齐文化尚功利,鲁文化重伦理;齐文化讲求革新,鲁文化尊重传统。两种文化在发展中逐渐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形成了具有丰富历史内涵的齐鲁文化。齐鲁文化之所以能够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中发挥重要作用,其凝聚力和生命力来自其基本精神,齐鲁文化的基本精神,我们大体归纳如下几点:自强不息的刚健精神、崇尚气节的爱国精神、经世致用的救世精神、人定胜天的能动精神、民贵君轻的民本精神、厚德仁民的人道精神、大公无私的群体精神、勤谨睿智的创造精神等。这些,对我们民族优秀传统精神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从齐鲁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代表并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统一的角度看,齐鲁师范学院陶瓷艺术研究所可以在陶瓷艺术这个领域全面展示齐鲁文化博大精深,主要研究范围包括展示齐鲁文化的有关作品。
齐鲁师范学院陶瓷艺术研究所设立后:可解决齐鲁师范学院美术系美术、设计专业学生专业课程理论与实践部分脱节的问题,为山东培养陶艺创作人才和陶瓷工艺技术人才的实训基地;使之成为山东省中小学陶艺师资的培训基地,成为陶艺创作人员的继续教育基地;使之成为陶艺专家创作、讲学、办展及陶艺新技术、新工艺的开发场所,成为省内外乃至国内外陶瓷文化的交流窗口,提升办学层次。
山东是齐鲁文化的发源地,同时也是闻名的陶瓷艺术发祥地之一。在新的形势下,如何使两者在相互结合并发挥其鲜明的时代性、地域性文化特征,是研究所的主要研究方向。
齐鲁师范学院陶瓷艺术研究所成立后主要研究范围包括展示齐鲁文化的有关作品并逐渐形成工作室的特色,具体分别从成型、施釉、装饰、烧成几大方面加以体现。齐鲁师范学院陶瓷艺术研究所科研成果所呈现的形式主要包含陶、瓷、紫砂、黑陶等艺术作品和论文专著等。研究任务包括在陶瓷上绘制展示齐鲁文化的有关作品;着力培养陶瓷工艺美术人才;传承和弘扬山东优秀陶瓷民间工艺,为振兴山东陶瓷工艺美术行业提供学术帮助;成为陶瓷工艺美术、民间工艺和传统手工艺的交流与培训基地等。
齐鲁师范学院陶瓷艺术研究所将致力于弘扬陶瓷文化,做陶瓷文化的传播者和促进者。